一度依賴進口芯片發展的上虞LED產業,隨著一個尖端項目的落地,有望改變發展路徑。昨天,正在上海作主題報告的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LED藍光之父”中村修二教授表示,他將和他的學生一起,參與“藍光”相關成果產業化。
上月,在美國舉行的2016浙江省(硅谷)海外高層次人才洽談會上,上虞方面與中村修二的學生、諾貝爾獎團隊成員之一趙宇吉博士正式簽約“大功率LED芯片及激光應用技術”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這意味著,上虞LED產業迎來“芯”動力——獲得向上游產業鏈拓展的機遇。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了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管(LED),并因此帶來的新型節能光源。
一個小小的區怎么能獲得諾貝爾獎師徒倆的青睞?這得益于一個平臺——復旦大學綠色照明上虞研究院。除了一攬子政策扶持,更有上虞企業的創新需求。
據悉,LED作為一種新型光源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20多年前,美國工程院院士中村修二教授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管(LED)”,此后,LED產業迅猛發展。但LED光源制造核心技術僅為美、日等發達國家所掌握。
2009年,上虞傳統照明業向LED產業轉型,但產業鏈始終處于中下游。“沒有核心技術,只能依賴進口,每年芯片進口規模至少是幾億元。”上虞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這成為制約上虞LED企業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
早在多年前,中村修二就受聘于復旦大學任顧問教授。在復旦大學牽線搭橋下,師從中村修二、諾貝爾獎團隊成員之一的趙宇吉結識了上虞。“一直想回國創業,將最新科研成果產業化。”他說,當老師中村修二得知上虞有個LED產業時,非常支持他來創業。
據悉,簽約近半個月來,包括陽光照明在內的上虞一批照明龍頭企業已主動與研究院開展產業化合作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