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座綠樹掩映、活力四射的城市,如今正在演繹著全新的經濟故事。
一年前,以有著近30年扎實基礎的專業鎮經濟為依托,承載著產業新夢想的“新型專業鎮”戰略,開始滲透入中山轉型升級的各個細節,鳳凰涅盤式的變革序幕由此拉開。
鏈接國際創新元素、壯大新支柱產業,這一年間,一支更符合現代產業格局的專業鎮艦隊正蓬勃成長;打破區域同構困窘、重構創新發展軸,這一年里,一幅更加壯闊的產業版圖正日漸清晰。從生產衣帽鞋襪到精通“上天入海”,從專注加工出口到試水“資本輸出”,專業鎮的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世界的專業鎮正在這片創新創業熱土加快崛起。
昔日,以鎮區起家,中山“小鎮快跑”的模式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經典樣本;而今,以鎮區開局,中山正發力“質量經濟”,力爭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宏大敘事中的最新注解。
從即日起,《南方日報·中山觀察》將推出“以‘鎮的世界’邁向‘世界的鎮’——中山新型專業鎮戰略”周年考系列報道,深入中山專業鎮轉型第一現場,聚焦正在涌現的新動力、新路徑和新模式。敬請垂注。
前兩年剛通過資本并購實現對全球五大規劃設計公司之一貝爾高林的控股,棕櫚股份今年又將產業鏈觸及生態城鎮領域,與和君資本成立產業基金,成功收購國內VR娛樂領軍企業樂客40%的股權;上市后迅速以1.8億元投資參股開發晶照明,引入中高端LED器件,近日木林森再度宣布將聯合國際資本IDG競購世界巨頭歐司朗的照明資產……
構建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新格局之下,越來越多的中山企業開始把貿易投資的目光轉向境外。中山市商務局和金融局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去年,中山新增境外投資項目28宗,中方協議投資金額4.1億美元,同比增長200%。而截至今年4月,中山在境外上市的企業達到11家,直接融資額達96億元。
日漸頻繁的資產重組與資本并購背后,是中山制造從買設備提效率到買技術購股權的產業布局邏輯——破解賺取“剪刀差”的低附加值生產模式,逐漸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掌握話語權,并通過國際擴張搶占技術高地延伸產業鏈,構建一個更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而這,正是中山新型專業鎮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戰略。
A.突圍線路圖
從人口紅利到效率優勢
小欖鎮三卓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卓照明”)的生產車間內,新的“生產組合”正井然有序地工作著。自從2臺機器人和若干機械部件組成的自動化生產線代替了原有的人工生產,現在只需要1名工人簡單地操作,與機器臂協調配合,3秒就能把七八個零部件組裝成一盞M216射燈。射燈在機器臂的抓取下,可逐步實現老化試驗、自動化包裝等工序。
“僅組裝這個工序,原來一盞射燈就要3人1組,花費20秒完成,相當于近20個人力。”在廣東碩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碩泰智能”)總經理張帆看來,該公司為三卓照明“機器換人”提供的智能改造方案,既輕松實現了效率提升,亦為企業創新驅動提供了原動力。而通過與中山共同搭建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中山眾多企業成功對接了歐姆龍、庫卡等國際智能制造先進資源。
在相距小欖鎮10余分鐘車程的古鎮鎮,中山龍頭燈飾企業華藝燈飾同樣早早啟動了提質增效的變革:投入1000多萬元購買的意大利進口全自動折彎設備,使其產品的精準度達到誤差50微米以下;投入的一系列全自動制模設備,助其打造行業領先模具產品;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的燈具檢測實驗室,更是成為中山企業中為數不多的國家級實驗室。
“今年的出口訂單同比去年增加了,現在每年出口都至少有4000萬美元,這也是我們近年來通過技術升級提高產品質量的結果。”華藝燈飾車間負責人的說法,代表了中山市古鎮鎮大多數燈飾企業的發展現狀:古鎮燈飾產業在今年第一季度逆勢而上,燈飾業總產值29.8億元,同比增長8.64%。
“人口紅利”在中山專業鎮經濟近30年的高速增長中,曾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當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節點,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已經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釋放經濟增長潛力的關鍵。
基于專業鎮經濟發展起來的中山制造企業,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自中山新型專業鎮戰略實施以來,越來越多像華藝燈飾和碩泰智能這樣的創新外溢型企業在中山涌現,其背后的產業轉型突破線路圖也日漸清晰——通過投資設備與技術改造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再以優質的技術共性反哺產業集群、鏈接全球創新資源。
從人口紅利到效率優勢,破解“剪刀差”的增長模式實現傳統產業生態重構,中山的產業集群效率也實現了提升,并在全球產業鏈中日漸擁有話語權。
B.價值鏈重構
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
5月底,飛利浦照明深圳工廠關閉的消息在業界傳得沸沸揚揚。同一時期,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木林森”)悄然發布公告宣布,將與國際資本IDG形成競標聯合體,收購德國巨頭歐司朗的照明資產。
去年的最后一天,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棕櫚股份”)對外宣布已完成對貝爾高林50%股權收購。至此,棕櫚股份持有貝爾高林80%股份以及匯鋒(香港)有限公司100%股份。
快速融入全球產業鏈中的中山民企,已經不滿足于商品輸出的簡單布局,而是希望以資本輸出占據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從優質商品輸出走向資本輸出,逐漸以此進行技術對接和產業鏈延伸,也已經成為中山新型專業鎮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核心戰略。
木林森執行總經理林紀良認為,若完成競購,擁有全球知名品牌和覆蓋150個國家銷售渠道的歐司朗,將為處于快速規模化擴張的木林森提供很好的“出海口”。借此擴張自身的海外照明業務,木林森的產業鏈也將進一步延伸至LED產業下游照明市場,終端營銷市場尤其是歐美區域則將得以完善。
而貝爾高林作為泛規劃業務的整合平臺,棕櫚股份正是看中了其擁有強大的品牌和景觀規劃能力、遍布全球的分支網絡和項目經驗,通過并購或其他方式相結合,可迅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布局,搶占市場先機。進入2016年以來,棕櫚股份還出資2000萬元與其他公司聯合成立VR產業的投資基金公司,出資1000萬元收購了樂客VR40%的股權。
棕櫚股份投資者關系高級經理鄭浩表示,棕櫚股份過去30年在生態環境營造上的優勢,將成為該公司生態城鎮建設端的核心能力。通過并購延伸產業鏈,棕櫚股份未來轉型的重點則指向建設、運營和內容為一體的生態城鎮全產業鏈運營商。
招商銀行高級投資顧問沈飛認為,中山上市公司進行并購重組,更多的還是以此進行產業升級。通過定向增發、收購并購進行資產重組后,企業以實現行業整合的目的。
如果說,產品價值鏈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垂直分工,曾經是基于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資源的比較優勢所形成的;那么,積極探索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中山專業鎮,正顯示出勞動力市場共享、投入產出關聯、知識外溢等馬歇爾外部性所產生的規模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不斷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C.利益體共筑
從“單車道”到“雙跑道”
在尼日利亞西南的奧貢州奧威威地區,毗鄰西非最大城市拉各斯,中山市華旺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早早布局投資成立了尼日利亞中尼包裝工業園,投資總額達1600萬美元,總規劃面積達1250公畝。
站在全新的經濟版圖上謀篇布局,中山眾多企業逐漸調整了“出海”的定位,從對外開放的“單車道”走向內外兼顧的“雙跑道”,與國際合作伙伴共同構筑利益共同體。
中山市商務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山對外投資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新增境外投資項目28宗,中方協議投資金額4.1億美元,同比增長2倍。在對非投資、貿易合作中,僅僅在尼日利亞的投資額就達8442萬美元。中山市富誠工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山市華旺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等7家中山企業,共投資成立中富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中尼包裝工業園有限公司等8個項目。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山也提出要讓雙向開放更加多元包容,通過堅持深化改革,實現引資、引技與引智的并舉。中山市商務局局長歐陽錦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雙向開放主要是鼓勵資本的雙向流動,實現更高層次地“引進來”,和更大步伐地“走出去”。
“尼日利亞奧貢廣東自貿區是我國首批8個獲得中國政府批準的境外經貿自由貿易區之一,是我國首批落戶非洲的國家級對外經濟貿易自由貿易區。”今年5月,面對到訪中山的尼日利亞代表團,中山市中富工業園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陳念淳全程以英語交流對話,介紹中山企業在對非貿易中的優勢。
“以國內、國際雙平臺為依托,從賣商品到世界資本輸出,再到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最后實現中非共贏。”陳念淳告訴記者,在落實“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中,將充分發揮緊密聯系的“雙平臺”創新模式,為更多中山企業到非洲地區投資、貿易提供“一站式”服務。在海外設立經貿合作區(如尼日利亞奧貢廣東自由貿易區中富工業園),同時在中山設立綜合服務中心(如中山海絲路國際投資服務中心),這便是中山創新搭建的國外資源與國內需求兼顧的投資雙平臺模式。
1984年1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中山羅三妹山留下“不走回頭路”的警世名言,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多年以后,站在“十三五”發展藍圖的新起點,中山新型專業鎮正在踐行著的“雙向開放”戰略,則彰顯著這座城市前所未有的轉型勇氣與改革決心。
從“鎮的世界”邁向“世界的鎮”,改革未曾停留,開放不會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