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6年已行至盛夏,尚未完全從寒冬中復蘇的中國制造業仍然風雨飄搖。對于LED產業來說,今年無疑又是十分殘酷的一年。縱然在一季度考試中,不少LED企業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但毛利縮水、凈利下降的“魔咒”始終揮之不去。
在國際照明市場,巨頭頻頻拋售照明業務的相關信息仍然吸人眼球。作為全球五大LED企業之一,飛利浦照明自去年“嫁”給中國買家愿望落空后,在近期宣布進行首次公開招股,計劃出售25%股權。而早在去年就計劃分拆出售照明資產的歐司朗,如今卻依然吸引著國內LED上市公司爭相競購。
一度被視為核心事業的照明業務如今頻頻遭遇國際大佬的剝離出售。當曾經引以為傲的優勢變得不再明顯,抽身離場也變得理所當然。然而,在拋售照明業務的背后,反映的卻是全球照明產業競爭格局無比慘烈和國際巨頭對于高利潤領域的大力進發。
飛利浦擬IPO剝離照明業務
近年來,在中國廠商快速崛起以及國際照明市場競爭相當激烈的背景下,包括飛利浦、歐司朗、GE等在內的照明巨頭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著照明業務的調整。而作為全球最大的照明設備制造商,飛利浦的一舉一動更是牽動著無數照明人士的神經。
已經完成照明與醫療事業分拆的飛利浦在五月初宣布,該公司將旗下的照明設備部門飛利浦照明(Philips Lighting)進行首次公開招股。而此舉的最終目標是讓飛利浦能夠成為一家專注于醫療技術提供商。
據悉,飛利浦2015年照明設備業務的營收為75億歐元(約合87億美元),運營利潤為3.31億歐元(約合3.82億美元)。該公司稱,飛利浦照明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掛牌交易,飛利浦將在飛利浦照明的首次公開招股中出售至少25%的股權。高盛(GOLDmanSachs)和摩根大通(JPMorgan)將是IPO的全球協調人。
飛利浦首席執行官萬豪敦(Frans van Houten)表示,這一決定對飛利浦具有“歷史性”意義,能夠讓飛利浦的照明用品進入其它消費電子產品和醫療設備產品當中。在首次公開招股之后,飛利浦計劃逐步出售剩余的飛利浦照明股份。
其實,早在2014年,飛利浦就決定出售照明業務,但是這個過程花了兩年時間。而促使飛利浦做這個決定的原因在于近年來照明產品的微利化以及醫療設備產品的大幅增長。在飛利浦當天公布的財報中可以看到,由于受到健康科技產品業務增長的推動,集團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至55億歐元,經調整后凈利潤同比增長14%,至3740萬歐元,好于市場預期。當季飛利浦健康科技業務銷售收入增長5%,其中個人健康業務銷售收入增長6%。
巴克萊(Barclays)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照明業務剝離的緩慢速度意味著飛利浦將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提高醫療設備業務性能,而目前醫療設備業務營收是集團營收的三分之二。因此,飛利浦在近兩年的時間里不斷尋找拋售照明業務的最佳方式,并先后以出售及獨立IPO的方式進行嘗試。
國際巨頭轉向高利潤領域
事實上,從2011年期,在萬豪敦的帶領下,飛利浦的重心已經轉向年產值達1250億美元的醫療健康產業,而不再是照明業務。萬豪敦認為,對技術的蓬勃需求,將讓醫院能夠分析臨床數據,讓病人能夠通過手機監控健康和營養狀況。飛利浦正在創建的業務,將醫療掃描儀、電動牙刷等產品結合到了一起。
飛利浦的調整也代表了其他國際巨頭的方向。大陸產業鏈的崛起將會使產業邁入新的成熟期。亞洲廠商壓低生產成本,迫使像GE、歐司朗和科銳等歐美國際大廠將目標聚焦于高利潤事業群。
在2014-2015年間,歐美傳統照明大廠紛紛進行策略調整,開始向高利潤、高技術領域發展。如德國大廠歐司朗分拆傳統的安定器、燈具事業以及LED燈泡和照明方案等,以便專注發展特殊照明應用,如自動照明、LED芯片、LED組件和工業照明、汽車照明等;GE則借由分拆太陽能和商用LED照明事業,使其能夠更加專注于航天、健康以及油氣事業群等利潤更高、較少大陸廠商競爭的技術,欲在物聯網以及智慧照明產業中搶得先機;就連美國的科銳都重新將高利潤的功率(Power)和射頻(RF)事業群更名為Wolfspeed,并準備進行IPO公開募股。
國際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往往強調業務向企業的核心能力聚集,資源向核心業務集中,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如三星電子2014年宣布停止韓國以外的LED照明業務,是為了實現更加有效、集中的運營戰略;飛利浦從最早的退出芯片制造和電視機業務,到現在的出售照明業務,將更多資源集中到技術門檻更高、盈利能力更強的醫療保健業務;歐司朗分拆通用照明業務的動作,也是為了將業務聚焦在車用照明、智能照明和解決方案等高利潤的市場。因此這些公司剝離照明業務的舉措,都希望在業務轉型的過程中能聚集更多的資源在產業鏈的高端部分。
國際照明環境巨變
國際巨頭的調整與中國LED產業的崛起不無關系。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LED照明生產和應用市場,由于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優勢,使得中國的大量企業能更快地推出新產品,價格也更加貼近普通消費者,并出口到全球各個地區。
隨著全球LED照明產業競爭加劇,為應對中國LED企業的競爭,國際巨頭企業不得不以降價的方式來搶占市場份額。有媒體透露,2016年飛利浦要求供應商將LED出廠價下調至0.8美元。此外,大公司還受到機構臃腫和效率低下的影響,生產成本更高,市場優勢因而逐漸喪失。因此隨著中國LED照明企業的崛起,這些企業紛紛剝離照明業務以應對市場挑戰。
歐司朗前北亞大區副總裁金鑫曾在采訪中表示,LED時代的來臨使不少照明產品的同質化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以LED為主的民用光源,同質化確實打破了原來一些傳統優勢企業的壁壘,使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使得這個市場更像我們曾熟知的過去30年風云變幻的半導體市場。
隨著國際重點企業剝離傳統照明業務,紛紛尋找細分領域發力。企業為了走向價值鏈高端,將進一步加強汽車照明、植物照明、智能照明等細分領域的創新研發,針對不同的應用環境提供可供選擇的照明方案,使得照明產品應用呈現多樣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從另一方面來說,隨著國際照明巨頭飛利浦、歐司朗、GE、東芝逐步分拆或出售照明業務,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并購國際照明企業,如廣晟集團受讓歐司朗持有的佛山照明13.47%股權,飛樂音響收購喜萬年集團80%的股權,這給中國照明品牌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
今天的半導體產業格局,尤其是制造格局來看,產業供應鏈已高度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等地區。隨著LED時代的到來,這個格局不可避免的會衍生到照明行業,也把全球的照明供應鏈東移。這樣的變化一定會帶來利益分配的新格局,就一定會為此有不斷的糾結和爭斗直到新的平衡出現,這個過程對于LED企業來說既是危險也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