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橫道的設計初衷是保護穿越道路的行人,但它并不對行人提供無條件的保護,至少需要行人觀察自己的行走方向上有無危險。而今天,拜手機所賜,行人的交通安全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大量研究表明,行人因使用手機分散注意力導致的交通事故數量大幅上升。很明顯,有越來越多“低頭族”們過馬路的習慣在變壞,他們僅僅會放慢速度,但是目光卻仍停留在手機屏幕上而不是集中注意力觀察道路上的來車情況。
“智能手機確實改變了人們很多的生活習慣,但是人們出行的交通環境并沒有因智能手機而改變”,墨爾本設計工作室Büro North的創始人Soren Luckins說。為了“低頭族”們的安全,他的解決辦法是,把人行橫道的通行信號設置在地面上,因為這樣那些“低頭族”們更容易看到。他的設計方案中除了設置于地面的用于提示行人安全通行的紅綠LED信號燈外,還專門為視覺殘障人士設計了可通過身體觸覺感知的振動信號提示裝置。他把這個方案稱作“智能可感知人行道”。
當然此類關于智能人行道信號燈的概念并非首次提出。今年早些時候,德國奧格斯堡的一家公司在兩處軌道交叉路口的地面上安裝了一組智能LED信號燈,當有軌電車駛來時,信號燈會發出紅閃報警信號提示行人注意安全。同時,與奧格斯堡市相鄰的科隆市也進行了類似實驗。
您可能會覺得,把LED信號燈嵌在地面上的并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它只能更加慣著那些“低頭族”們,讓他們更加無時無刻不依賴手機而無法自拔。Soren Luckins也聽到了類似的聲音。“實際上,我也不認為“低頭族”越來越多是個好現象”他說道,“可是要么你確實有能力改變這些人“低頭”的習慣,要么你就得接受這個現實。”Soren Luckins的觀點是,我們的城市有義務為市民提供安全的出行環境,“如果市民的出行習慣發生了改變,那么城市就應該去適應它。”他說道。
問題在于:該如何改變?對于城市規劃設計者來說,這個問題似乎超越了技術范疇,而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你在設計城市的時候,是要向市民現有的生活習慣妥協,還是要引導市民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Soren Luckins顯然秉持前一種觀點,而已故交通工程專家Hans Monderman則是后一種觀點的支持者。Hans Monderman因為設計了位于荷蘭北部的無信號交通系統而聞名。在他設計的交通系統中,沒有信號燈、沒有分道線、也沒有導向標志,他的設計理念認為,駕駛員在行駛到完全無標志、信號提示的交叉路口時,將比傳統紅綠燈控路口更加提高警惕,從而確保更加安全、高效的通過路口。這種想法看似不合常理,但實際使用當中確實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
不過Monderman的方式確實存在較大風險,“我不認為毫無行駛規則限制的道路能夠保證行人的安全,”紐約大學Rudin交通研究中心的技術項目助理主管Sarah Kaufman說道。她舉出倫敦的例子,交通管理部門倡導市民們在穿越道路時要“左看右看”,通過這種方式引導人們“抬頭”。“我認為人行道LED太過超前了”她說。
還有些方案則在嘗試通過手機軟件提示行人注意路口安全。上文提到的德國LED項目代理商SWAugsburg公司的Stephanie Lermen表示,該公司在設計路面LED方案之前,也考慮過軟件提示的方案,但最終選擇了現行方案。“我們希望盡可能減少行人的操作,”她說,“如果您為了過馬路還要額外下載一個APP,那不是很多余嗎?”
Luckins說,如果是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里,他會選擇設計一個鼓勵人們養成良好習慣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慣著他們。但我們的現實世界畢竟不是理想狀態。“如果人們能夠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那我們當前所做的事情就沒有必要了,”他說,“然而事實是,人們大量的壞習慣導致了大量交通事故的發生。”Lermen也同意這個觀點,“作為交通規劃設計者,教導人們學會正確的生活方式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工作是保證人們在道路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