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桃之鄉平谷,如今不再只是種桃賣桃、種菜賣菜了,而是建起了“植物工廠”,賣技術、賣服務。在北京市平谷區的馬坊工業園區,一座植物工廠——農眾物聯植物工廠,生機勃勃。不靠太陽、不用土,不用靠天吃飯,利用物聯網實現了高產、高效、安全、可靠的植物生產。
圖為姚旭在他的植物工廠
這個國內唯一一家規模化、量產化的植物工廠,利用世界領先的人工模擬環境技術養殖松茸等高端作物,極大提高了附加值。工廠還開發出適合種在陽臺和墻上的蔬菜,充滿創意,讓農業變得更好看。
這個工廠的創辦人姚旭,是個80后,現在的他,擁有中國農科院博士、遼寧工業大學客座教授,北京農眾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等多重頭銜,2013年,他開始在平谷區馬坊工業園區創建世界單體最大的立體化、規模化、綜合化、現代化植物工廠,申報專利百余項,成為中國本土化高科技物聯網設施農業的“領頭羊”。
技術輸出讓農場變農廠
植物工廠,就是像在工廠里批量化生產產品一樣去種植農作物。這種生產模式,率先在日本、以色列、丹麥等土地資源緊張的國家成型,但在國內,這種模式才剛剛興起。姚旭創辦的農眾物聯植物工廠是其中最大的一家。
“我們不同于以往的傳統種植園,在這里,我們進行的是無土化栽培,所以不需要農田。”姚旭說。三層的生產基地,廠區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去年初剛剛正式投產,產品除了無土化栽培種植出的無公害蔬菜,主打的是種植技術和服務。
筆者在生產區看到,香椿、車前草、烏塌菜等一排排山野菜生長在“車間”的“流水線”上,這些作物的根須或浸潤于營養液中,或種植在基質中,完全不需要土壤,葉片在LED燈光的照射下蓬勃生長。
“這里是我們的生產區,也是展示區。產品除了蔬菜,主要是這種全新的種植技術、生產模式。”姚旭說,通過向企業、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建設生產設施,打造企業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將信息技術向各地的農業生產領域推廣。
姚旭介紹說,植物工廠是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一種高技術、精裝備的生產體系,集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系統管理于一體,使農業生產從自然生態束縛中脫離出來,是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吸收應用高新技術成果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領域之一。植物工廠,正通過現代技術將農場變成農廠,實現產業升級。
百項專利技術賣到全國
在植物工廠的一樓大廳,整整一面墻上,懸掛的都是姚旭所在的專家團隊獲得的專利。為了實現高科技植物工廠的本土化,研發團隊耗時數年,農眾物聯植物工廠已獲得189項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178項,待申請專利技術300余項,多項發明專利,在光、溫、濕、肥、氣、苗、控等方面擁有核心自主創新技術。
在這些高科技的支撐下,平谷的植物工廠比國際產品成本低很多。“建設成本僅為世界同行業水平的1/10,運營成本僅為世界同行業水平的1/4,并實現了節水、節能等眾多成果。”姚旭說。
與傳統種植方式的農場不同,植物工廠具有栽培品種多樣、科技落地轉化性強等特點,不受季節和時令的影響,滿足人們對于農產品的需求,節水、省地、無污染、不用農藥。
這種低成本、高科技的特點,讓植物工廠受到了全國客戶的熱捧。“僅僅幾個月,就有各地的多個園區來考察,目前都江堰等地的園區已經和我們簽署了合作協議,我們會把植物工廠的模式復制到當地。”姚旭說。簽署協議后,當地只需要提供空地,工廠的建設、設備的生產安裝等完全由北京方負責,而且技術人員、種苗等也都由北京方提供,“技術、服務就是我們的拳頭產品。”
家庭也可以有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模式除了這種大型園區、廠區外,還有一種家庭式,也就是時下流行的陽臺蔬菜。在一層展示區,有一臺大小如衣柜的“蔬菜柜”,玻璃門里,LED燈散發著淡紫色的光,一排排托盤中,綠色的各類蔬菜顯得很鮮嫩。柜子左上角,一個數字化屏幕顯示著現在柜內的溫度、濕度等數據。
“這是家庭式的植物工廠,新產品。”姚旭說,“不需要有任何種植技術,就可以種出各種蔬菜。顧客只需要購買我們生產出來的蔬菜柜,放到家中,然后手機下載APP,需要種什么菜,只需手機下單,然后技術人員會將我們培育好的種苗送到家中,放置在蔬菜柜中,設置好相關種植指數,剩下的您就甭操心啦,等十來天后收菜就行了。”
通過耗時數年的前期開發,植物工廠掌握了數十個品種蔬菜的各項生長參數,在蔬菜柜中,蔬菜種苗在人工LED燈光的照射下,可以不間斷地生長,在短時間內成熟,在數字化系統的控制下,營養液和氧氣自動“瞄準”植物根部輸送養分。
由于在種植過程中根本沒有農藥的使用,因此產出的菜都達到了綠色標準。“一個柜子產出的蔬菜,大致夠兩口人需求,”姚旭說,“一些野菜旺季時的價格達三四十元一斤,用蔬菜柜自己種植,便宜多了。”
在APP上點一下,就可以遠程操控澆水、施肥、光照等農務,比傳統的手工務農更為精細化。姚旭說,“通過技術輸出,讓住在樓房里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植物工廠。”而可以在家種的菜,除了如水芹等常見蔬菜外,還有他們獨家馴化的74種野菜、23種茄果、27種食用菌,品種很豐富。
植物工廠讓農業生產實現了升級,而通過技術輸出,不賣蔬菜賣技術的植物工廠,滿足了市場多元化需求,更為農業的發展探索了一條新路。“我經常到大學、政府、企業、社區等地做植物工廠的知識普及工作,讓更多人感受到現代農業的發展腳步,技術的支撐和思維的創新,農業可以擺脫資源與環境的限制,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我們要從示范基地向廣大農村全面推廣,和農民建立連接機制,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姚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