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最大機場里的燈泡,不是買的,而是跟飛利浦租的。已推行“賣照明時數,不賣燈泡”長達五年的飛利浦,改寫商業模式,延長燈泡壽命,省下一大筆產品原料費,還讓機場省電又減碳。
位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南方兩小時車程的恩荷芬(Eindhoven),是荷蘭第一大企業飛利浦集團,最重要的研發中心和醫療設備制造中心。
這個廠區最特別之處,是有個與眾不同的醫療設備生產線。
走進廠房放眼望去,和一般產線沒什么不同,一臺臺狀似巨大甜甜圈、尚未完工的斷層掃描機、磁振造影機,整齊地排列在產線上。每部機器都布滿了電子零組件,好似一部大型電腦。
這條產線的特別之處,是生產程序完全顛倒過來。起點是一臺臺舊醫療設備,進廠后一步步拆解,然后再重新組裝,就像錄影帶倒帶后,再重看一次。
原來,這里是飛利浦全球四個醫療設備翻新再制造中心(Refurbishment Center)之一,也就是飛利浦二手醫療設備買賣事業的后臺。
同一批原料價值變雙倍
二手醫療設備的翻新買賣,讓飛利浦可在不新增原材料的前提下,就可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實踐了循環經濟“和原物料不斷投入脫鉤”的成長模式。
斷層掃描、磁振造影、X光機等大型醫療設備,結構復雜,內含大量昂貴的零組件,一般使用壽命大約九到十一年。
就像二手車買賣一樣,當醫療機構汰換舊機時,飛利浦就向他們買回舊設備,運回翻新中心進行拆解,仔細清理所有堪用零件、更換老化零件、安裝新軟體后,重新組裝,以新機價格的八成,再銷售給新客戶。
“結構簡單的,大約兩周可完成翻新,大型復雜的要兩個月,”飛利浦醫療事業系統翻新營運主任戴格倫(Pietvan Diggelen)說,“平均每年要翻新一百六十個。”
透過翻新再制造,醫療設備零組件就在飛利浦自己的產業鏈內不斷循環,不但減少原材料消耗和廢棄物產生,“等于同一批原材料,可創造兩次以上的價值,無形中擴大了飛利浦的市場,”戴格倫說。
其實飛利浦早在1990年,就開始從事二手醫療設備買賣業務,三年前更開發出一套比單純買賣更創新的“賣服務、不賣設備”商業模式。
四年前,美國喬治亞州Regents醫學中心找上飛利浦,尋求解決預算人力有限、組織運作僵化下,又必須管理龐大醫療設備的方法。
雙方經過一年多討論,在一三年共同推出了稱作“策略服務聯盟”(Strategic Managed Services Alliance)的一站式醫療科技服務解決方案。
飛利浦和醫學中心簽訂一只十五年、總價三億美元的合約,由飛利浦提供所有硬體設備與顧問、保養維修等全套服務,醫院只要每月支付服務費即可,不必買設備。
換句話說,所有醫療設備所有權、管理和維修保養責任,都在飛利浦身上,并額外再提供各種專業服務。
“醫院需要的,其實是提供高品質、有效率的醫療服務,而不是那些設備,”飛利浦循環經濟專案經理勞勃契爾(Markus Laubscher)說,“醫療科技的事,就交給飛利浦。”
勞勃契爾解釋,對大型醫院來說,管理數量龐大又昂貴的醫療設備,是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務負擔。
改成每月支付固定月費,不但讓財務更穩定,也省去了自行管理的麻煩,還可以隨時獲得最新醫療科技。實施一年半,飛利浦就替醫學中心省下七百萬美元采購成本。
這種“產品作為一種服務”的概念,飛利浦也應用照明事業上,在2011年推出了“不賣燈泡、賣照明時數”的創新服務“Pay per Lux”,并已經應用在荷蘭史基浦機場。
飛利浦和史基浦機場簽了一份十五年的“照明服務解決方案”合約,由飛利浦依照機場需求,設計了三千七百個LED燈具和照明設備。
消費品耐用對企業更有利
飛利浦保留照明設備所有權,合約期間包辦所有管理和保養維修,機場只需要每月支付固定服務費。
飛利浦透過聯網裝置,隨時監控照明設備的運作與用電狀況,一故障就馬上派人維修,維持在最佳能源效率的狀態,汰換的燈具就直接由飛利浦回收再利用。
協助飛利浦設計PayperLux的歐洲循環經濟先驅、永續建筑師勞爾(ThomasRau)說,“當產品所有權回到廠商身上,很多行為就會跟著改變。”
勞爾解釋,首先,因為每月收取固定服務費,飛利浦會希望在合約期間,維修或更換產品次數愈少愈好,成本才會愈低、利潤愈高。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飛利浦就有動機,將產品設計得更堅固耐用、更容易拆解、維修。
飛利浦就是在推出Pay per Lux之后,重新設計了LED燈泡,將容易故障的驅動器從燈泡內移到外側,壞了,只要更換驅動器,不用把整個燈泡丟掉,不但延長使用壽命,也減少廢燈泡產生。
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希望,同一個照明設備重復使用愈多次愈好,會主動積極負起回收責任,因為回收再利用已變成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
對客戶來說,可以花最少的錢,使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史基浦機場因為有飛利浦代為管理、維護照明設備,電力消耗比過去降低了一半,節省電費,也減少碳排放。
“而且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少了一項資本支出,對整體財務和營運也有幫助,”飛利浦循環經濟專案經理人勞勃契爾說。
勞勃契爾接著強調,“如果你要真正做到永續發展的話,就要想辦法找到一個和‘不斷消耗原物料’脫鉤的成長模式,也就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資源,替自己和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