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照明產業的發展,LED產業整合速度明顯加快,產業集中度逐漸提升,近年來,LED產能供過于求,照明價格競爭激烈,雖然數量龐大,一般廠商難以從中獲利,而擁有核心技術優勢、渠道優勢、以及規模優勢的行業龍頭則迅速壯大。
為追求更高的利潤,照明企業逐漸在細分市場領域方面拓展業務,努力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銷售的渠道。例如飛樂音響先后收購完成圣闌公司和申安集團,完成了從通用照明領域向汽車照明領域和照明工程領域的延伸,打通了LED照明燈具及應用端照明工程市場的產業鏈。2015年,飛樂音響成功收購喜萬年集團80%股權,成為擁有國際一流品牌和遍布48個國家銷售渠道的國際照明巨頭。
目前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的快速推進,使得照明與外界的連接越來越重要。無論是傳統照明企業還是其他行業的,都紛紛涉足進智能照明的領域。其實這也不奇怪,畢竟智能照明產品涉獵技術比舊式的產品要廣,再也無法單靠從前的照明產業鏈就能生產出來,因此有更多企業加入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有觀點認為,智能照明也只不過是照明市場的其中一個細分市場,傳統照明企業要涉足于此,必須投資開拓全新的銷售渠道與產業鏈,而在筆者看來這是不準確的。
因為智能照明設備并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簡單地在照明設備中加入智能程序就行的,而應該是一個擁有完善系統、兼顧創新技術和實用性的產品。智慧照明可依據人類的心理、生理需求,或是被照物的需要,自動調整出最舒適的色溫及亮度。藉由感測控制提供的量測信息,智能照明系統將挑選出最佳視覺或最適合生物生理的照明。
所以,筆者認為并不存在一個被成為“智能照明”的市場,智能照明更像是一種技術、概念性質的產物,在健康照明、植物照明、汽車照明、酒店照明等其他細分領域,同樣也能應用智能照明技術。就如通過去鼠標市場的滑輪鼠標,變成光電鼠標一樣,這是市場的技術升級,而不是誕生出一個全新的市場。
因此,照明企業的目標不是培養或者開拓一個嶄新“智能照明”市場,而是在原有的各種照明應用市場里進行智能化升級,簡而言之就是一場照明市場智能化改造運動。通過升級改造后的照明設備,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這其中要求企業需要對銷售思維的改變。
例如,飛利浦推行的的租憑商業模式將“產品作為一種服務”,飛利浦和史基浦機場簽了一份十五年的“照明服務解決方案”合約,由飛利浦依照機場需求,設計了3700百個LED燈具和照明設備。飛利浦保留照明設備所有權,合約期間包辦所有管理和保養維修,機場只需要每月支付固定服務費。通過物聯網設備,隨時監控照明設備的運作與用電狀況,一故障就馬上派人維修,維持在最佳能源效率的狀態,汰換的燈具就直接由飛利浦回收再利用。
結語
技術的升級帶來應是服務模式轉變,跨界及智能等新的元素將越來越多地注入進LED照明行業中來,智能照明等新興照明技術產品,都不應被看作一個獨立的市場,而是應看作對舊有產品的升級,對舊有服務的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