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是如何挑選燈具的?
從照明水平、垂直照度、和諧分布、燈具外觀與建筑空間美學、眩光、頻閃、物體造型、陰影、高光點、視覺幾何關系、控制與調光 這些方面考慮。其他人怎么選擇,我想大部分就靠感覺吧。
一 、照明水平(基礎)根據作業所需的照明水平,選擇:(根據空間的功能形態選擇,餐飲 辦公 娛樂等不同的空間,決定了我們選擇燈具的要求)合適的功率檔和總功率——燈具大小和LPD;(注意功率密度的分布,決定是否屬于綠色照明)。
合適的光通量——照明所需的基本能量;(照明并不是越亮越好,根據空間功能要求,選擇合適的照度。很可惜國內很多功能空間都達不到標準,希望引起各位設計師的重視。用照度計算軟件模擬分析)。
合適的光強——光通量的簡單增加不見得有效,只有合適的光強才能達到目的。(關于光強,大家做設計的時候注意一下材質的顏色,有的時候會出現同照度不同亮度的情況。尤其在深色的材質上,簡單的加燈是不會有什么大的改觀的)。
二、 垂直照度垂直照度是最容易被我們照明設計師所忽略的。也是塑造空間及物體形態最重要的一點。一個好的空間跟物體,是需要水平照度+垂直照度才能完美闡述的。這一點在博物館,商業空間最需要注意的。
至于跟其他設計師有啥不同,第一這個思考比較全面。第二 這個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國內很多設計師選擇燈具的標準,就是看燈具的顏值,或者看燈具銷售妹妹的顏值。其他幾點說來話長,可以在行家說里搜索:《魏銘哲:如何像選擇老婆般的去選擇燈具》
如何判斷店里的燈具是否選對了光色?
測試的方法很多, 但每個指數都不能完全表達, 除傳統的CRI, GAI, 新出的Rf,Rg 都是為了能更準確的表述光色質量, 你可以參考下新出的TM-30-15, 新的指標把很多的因素考慮進去, 包括光的飽和度等。
其實, 光的初始質量只是一方面, 如何能夠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光的一致性同樣重要, 我在其他的問題里也有描述, 這里對光源的用材工藝要求很高, 看似一樣的光源, 使用一段時間后會有不同的光色飄移。
如果企業收到專利訴訟函,一般要如何應對?
收到警告信后,一般需要結合函中指出的專利號,將專利文件下載,認真閱讀后,再結合自己企業的產品進行比對,做侵權分析和判斷,并得到初步結論,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應對。
有時候對方不寫專利號或有關信息時就比較麻煩。
再說發不發律師函或警告函并不影響他人告你的權力。
智能照明項目的情況樂觀嗎?
我們一直并堅定關注智能照明的領域。目前在這個領域已經有很多更有想象力的更激動人心的項目涌現出來,比如娛樂照明的突破,比如語音近場通信的突破,商業智能感應控制的突破。
建議關注生迪,沈總每年一個億的投入在智能照明已經連續投入五年,也可看看IGOO廣茂達燈光秀的集大成者,還有360里產品大牛張雷總做的嘿燈讓智能光賦予硬件生命讓光通信與AR完美結合值得期待!智能照明需要我們更深度的思考,智能不是智能的燈而是智能的光!
哪類型企業最適合轉型做農業照明?
想轉型做農業照明的LED企業很多,有很大一部分只是來湊下熱鬧的,但做農業照明需要較深的技術積累,耐得住性子配合做現場試驗等,而且國內農業照明的市場還處于萌芽階段,不能光指望著靠“撿”到一個“光配方”而一下子打開市場。
微型植物工廠能像冰箱一樣成為家庭標配嗎?
你好,我們也參與制作過家庭蔬菜坊,這個東西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如果僅僅定位為滿足家庭蔬菜的食用,路子不是很好走,目前存在價格高,種植周期長等問題。如果加入另外一些如娛樂、物聯網、教育等元素,還是有一定市場吸引力,但受眾面窄。要做成像冰箱一樣的家庭標配,個人覺得可能性不大。
激光在軍事領域應用更廣,是否會比LED更難獲得美國等地的先進技術?
是的,激光技術會更敏感,歐美對中國的管制會更嚴格,尤其是固態晶體大功率激光與準分子激光,中國在固態晶體激光的技術已經居于前列,氣體與準分子激光也有一定的基礎,這方面的技術尤其是軍用的技術,我們都可以掌握部分核心技術,關鍵的激光組件也慢慢可以國產化。
中國目前最缺的是半導體激光的技術,這方面的技術目前掌握在日本與美國手上,但是這方面的技術跟軍用關聯較小,跟民用關聯較多,尤其是光通信與光顯示的應用,所以美國與日本比較不會管制這方面的技術,但是藍光與綠光的半導體激光技術難度高,中國要做出來還需要一段時間,最近中村修二博士來深圳就是要跟中國合作藍紫光激光與綠光激光的應用,可見這個技術目前主要還是遇到價格的瓶頸。另外關于切割與材料處理的飛秒激光技術由于專利的問題,所以中國在制造激光切割機的時候,都需要美日國家專利的授權,如果沒有授權,我們的設備出不了國門,只能在中國銷售。
所以我總結激光在中國的發展是,軍用強,民用弱,專利受限制,大家還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