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廷德爾國家研究院發現了一種能夠使量子點發光二極管產生糾纏光子的新方法。相關研究人員形容這一成就為“基于材料的易獲取性,這是構建大規模量子計算的重大進展”。
項目負責人Emanuele Pelucchi博士,是納米結構外延及物理研究的帶頭人同時也是愛爾蘭科學基金會成員——曾資助建立科克大學光子集成中心。他表示,這項研究未來將可能用于量子計算的研究,以加速量子技術的應用。
量子計算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全球計算的革新技術。谷歌、英特爾和IBM等巨頭公司目前在該領域已投資百萬,這將促進更快、更有效的處理實現,以迎合未來計算、高速網絡、數據加密及其他應用,例如國防、安全、傳感等。
“量子躍遷”: 廷德爾國家研究院Emanuele Pelucchi博士
快于預期的實現
目前,Pelucchi博士和他在廷德爾的團隊已實現了他們所謂的“量子躍遷”,開發了一項能夠更早迎來量子計算機的技術。
傳統數字計算依賴于二進制開關,而量子計算利用事件的量子態——比如糾纏光子或原子的多重狀態——實現信息編碼。理論上,這能夠促進更快更強大的計算機處理,但目前的相關技術難以支撐大規模開發。
廷德爾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究出能夠產生糾纏光子的量子點發光二極管的相關方案,理論上可用于量子計算中的信息編碼。Pelucchi解釋,這不是LED產生糾纏光子的唯一方案,但是就像在《自然光子學》文章中所描述的,該方法和材料對于量子技術的未來具有重要影響。
創新之處在于設計了一個可伸縮的電動量子點陣列,其采用了易于獲得的材料和傳統的半導體制造技術。該方法能夠實現糾纏光子源位置的直接獲取。該方法的關鍵技術在于量子點的位置控制和大規模制造技術,它們的發展將促進支撐量子計算技術更廣泛使用。
工作原理
廷德爾研究院使用了納米技術給金字塔狀的量子點陣列上電以使其產生糾纏光子。利用錐狀結構固有的納米特性,特別是對于設計的、自組裝垂直量子線,能夠有選擇地對量子點進行電流注入。文章報道的結果是實現量子光子集成電路設計的重要一步,為數以千計甚至更多同步運行的量子信息處理任務奠定基礎。
廷德爾國家研究院的CEO Kieran Drain博士表示,“看到廷德爾的研究工作不斷實現新的突破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特別是對于量子計算的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由Pelucchi博士及他的團隊做出的重大突破強化了我們對量子計算的利用機會和能力,同時毋庸置疑地加速了國際上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廷德爾的IPIC團隊做出的光子學創新正在多個行業進行商業化,可以這樣說,我們對這一領域的投資、人才和研究直接推動了全球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