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照明,屬于技術顛覆性的創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今天是5600億的產值,芯片替代進口75%。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怎么做的?半導體聯盟在產學研合作創新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目標定位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產學研的深度合作,抱團創新。半導體照明聯盟,現在是工業4.0了,我們至少進入到2.0了,1.0版本就是國家的一個科技計劃,最大的一個問題是鏈條要打通,不僅是產學研的打通,而且是圍繞產業鏈把創新鏈打通。
回想十幾年發展的過程,最難的是作為一個產業和搞一個科技計劃是不一樣的,因為產業的體系和產業發展的環境不是一個部門能決定的,需要國家層面各個部委的協調。比如產業的發展政策,稅收的、標準的、檢測的、認證的、市場監管的等等,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能讓它形成合力?聯盟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首先是產學研深度的融合,初期可能還是在信息交流、打通政策鏈條、做一些示范工程、搞一些人才培養方面的,這叫聯盟的1.0版本。但是現在我們從裁判員變成了教練員,教練員是什么呢?就是面臨的是國際競爭,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所以需要深度的融合,從利益共同體變成命運共同體,建平臺或者叫搭平臺,構體系,完善環境。
剛才講了,特色小鎮有一個短板,高端的要素怎么樣能夠吸引來?過去靠什么把老外引進來把項目招進來呢?就是土地、政策。現在靠什么?30年過去了,現在靠的是怎么把高端要素、人才這個平臺搭建起來。民間資本愿意投、社會資本愿意共同來發展,一定是看鏈條是通的,來了以后創業成本低,效率高,風險小,才來的。所以平臺建設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在做第三代半導體,第三代半導體發展的模式,一定是通過聯盟,小核心大網絡的方式實現的。小核心就是通過聯盟把主要的平臺要素把它聚集起來。大網絡就是網絡化、數字化的模式去整合全球的資源,不一定為我所有,但一定為我所用,一定要有主平臺,一定要有全體系。這是一個方面。同時一定要考慮宜居,要考慮創新的環境,有這種文化,有這種土壤,高端人來了才愿意待在這兒。這些都是聯盟2.0版本要干的事。
2.0版本是一個三角。一個角是有核心技術支撐的眾創空間,不僅僅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還要有核心技術支撐的,往應用走的孵化空間,加速器,一定要把它連上,不能光是喝咖啡,光是創業,必須有中試的平臺,往產業走,往實體走。第二個角是資本鏈,資本鏈不是簡單的VC、種子、創投,一定要有產業基金,要有其他的金融服務手段。怎么樣讓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愿意和政府一起做?這個機制非常重要,絕對不是單純搞金融的人做科技的投入,這里面一定要有對技術、對行業、對市場,甚至對全球通道熟悉的人。還有一個是科技服務的平臺。到目前為止,聯盟30多個標準,8個變成了國家的標準,還有3個國際標準。所以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目標是在國際上要有話語權,過去我們說話語權就是標準、專利、人才戰略等等。但是現在不僅僅是這些,實際你是來制定行業發展秩序的,這里包括定價權。所以我覺得聯盟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合作中,現在已經走到了不僅僅是一個第三方,而是可以依托聯盟建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時候。
聯盟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上,恰恰是找到了一個非常融合的載體,所以總結來說,在技術產業的支撐上,在平臺的建設上,在環境的完善上,聯盟都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