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運營了2年多的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東芝無塵室農場”(簡稱,“無塵室農場”)悄然走到了盡頭。在今年10月發表的一份聲明中,東芝曾表示:“關閉植物工廠的同時也將停止生產和銷售生菜等蔬菜。”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日本新型農業領域引發了軒然大波。
最近兩年,一度如火如荼的植物工廠模式在日本國內遭遇了重大的挫折。除了像東芝這樣的大企業紛紛撤出這一領域之外,日本國內7成左右的植物工廠實際處于虧損或慘淡經營的狀態。
看起來高大上的植物工廠為什么在日本也陷入了困境?植物工廠的泡沫是否真的開始破滅?日本的教訓又會給中國提供怎樣的參考?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高科技蔬菜敗給了露天蔬菜
“無塵室農場”號稱是東芝在日本國內建造的最大規模的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號稱運用半導體制造所需品管技術,以打造低菌環境。工廠內設置了日光燈、空調,以維持最適合植物生長所需的光線和溫濕度,另外也在工廠內安裝遠程監控和除菌系統。
2014年下半年“無塵室農場”正式開始栽培蔬菜。東芝一度把進軍植物工廠提升至全面轉型的戰略高度,希望借此來挽救逐年下滑的業績。當時,東芝宣布每年預計生產300萬株蔬菜,平均每天會生產8000株蔬菜。除此之外,還要在日本以外國家建置大型植物工廠,并銷售植物工廠所需機器和系統,年營收目標日幣3億元。
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東芝負責媒體宣傳的味崗源大表示:“公司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改變,所以決定關閉它。我們現在傾力的重點是能源、公共基礎設施等領域。以前涉足這方面是因為想進軍公共健康領域。”
有日本媒體報道稱:“是因為(植物工廠的蔬菜)價格不敵露天栽培的蔬菜,而且初期必須投資大量設備成本,因此獲利始終難以突破。”東芝這座植物工廠主打的是一種類似于方便面的即食型蔬菜沙拉——“Salad Cafe”。在百貨店里,一杯重量為80g的這種蔬菜沙拉的售價為350日元,而露天栽培的同種蔬菜350日元能買1000g之多。
味崗源大拒絕向記者透露建造這座植物工廠的成本,也拒絕透露這座植物工廠這2年多的銷售業績。不過,他承認:“植物工廠生產出來的蔬菜并沒有成為高品質的商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和露天蔬菜在口感、味道等方面的區別并不明顯。”
另外,味崗源大還表示:“我們通過建造和運營植物工廠,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雖然我們的研究跟農業并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可以把我們在照明、空調以及生產管理等領域的自有技術繼續靈活運用下去。”
只有不到3成植物工廠能夠盈利
今年10月,2016年日本最大國際農業及園藝機械展在千葉縣幕張舉行。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展會上只有松下(Panasonic)等寥寥兩三家公司在宣傳植物工廠技術。Panasonic的技術人員介紹說:“目前,日本國內70%的植物工廠都因為高昂的建造成本、電費等處于虧順狀態。我們的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不過,很少有人在這樣的展位前駐足。
成都商報記者根據日本設施園藝協會的一項調查發現,截至2015年3月,日本國內的“人工光利用型”、“太陽光、人工光并用型”以及“太陽光利用型”的植物工廠一共有400多座。其中,42%的經營者處于虧損狀態,收支持平的經營者為33%,只有25%的經營者能夠盈利。
植物工廠遭遇挫折的征兆出現在2015年6月。當時日本國內最大的植物工廠運營公司“未來”(MIRAI)股份有限公司因負債11億日元,提出破產申請。這家公司由日本千葉大學與一些日本企業聯合成立于2004年,被認為是植物工廠領域的先驅。推動了日本國內的第三次植物工廠風潮。
雖然“未來”公司的最大日產量能夠高達2萬棵,但由于沒有搭建好銷售平臺,以至于60%的蔬菜最終被當成廢棄物處理。日本植物工廠研究會理事長古在豐樹警告說:“很多人,既不懂農業知識,也沒有事先搭建好銷售渠道,就盲目地參與了進來。跟栽培技術相比,營利的關鍵如何搭建良好的銷售渠道以及提高生產性。”這個研究會是日本國內專門負責植物工廠系統研發和普及的民間機構,古在豐樹曾經是千葉大學的校長。
大力扶持之下究竟能走多遠?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近年來,參與植物工廠經營的和撤退的幾乎一樣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認為植物工廠是未來農業的代表,通過補貼和政策來吸引企業積極參與進來。2009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和經濟產業省劃出500億日元的預算用來支援植物工廠的研發和建設。
2011年11月,日本宮城縣仙臺市一個3口之家的農民家庭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建造了植物工廠“三一農場”。建造資金總額為3.5億日元,其中70%都來自政府補貼。其中中央政府補貼了1.68億日元,地方政府補貼了8400萬日元。結果,這個家庭并不懂新技術,最終以1.32億日元的虧損破產告終。
在一些日本傳統農業生產者眼里,植物工廠就是個華而不實的東西,在耗盡了政府補貼之后,等待他們的只有倒閉的命運。針對植物工廠耗盡政府補貼一事,東芝的味崗源大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拒絕發表評論。
除了補貼,日本政府也考慮通過政策對植物工廠進行扶持。其中一項即將出臺的政策是,考慮在國家戰略特區內率先把修建在水泥地之上的植物工廠認定為農業用地。一旦被認定為農業用地,就能夠降低經營者的固定資產稅。現階段,每一平米農業用地的固定資產稅為30-100日元,工業用地的固定資產稅為1.5萬-4萬日元。這樣就能減輕經營者的負擔,提高企業參與農業的積極性。
中國大陸是海外主要目標市場
雖然日本國內的植物工廠大多屬于虧損狀態,但日本科技企業積極推動植物工廠的海外出口,中國大陸便是其中一個主要目標市場。2015年,日本三菱化學控股集團開始在中國大陸推行大規模的植物工廠模式。根據計劃,到2017年之前,在江蘇等中國15個省份建造50個植物工廠。
2016年11月15日,該項目中方負責人張輝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除了無錫之外,還有3個已經建成。2個在建,上海、蘇州、南通和沈陽各有一個馬上就要開工了。長沙、武漢、西安、北京、福建都有客戶跟我們接觸。甚至還有新疆的。”另外,張輝還表示:“中國國內做植物工廠的就不說了,沒有可比性。我們只跟荷蘭和以色列比。但他們沒有在國內成立公司。”
據張輝透露,目前還沒有做植物工廠的其他日本公司進入中國大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