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關鍵之年。這一年,黨中央、國務院把標準化工作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這一年,標準化改革創新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本報擷取其中部分精彩篇章,與大家共同分享。期待2017年標準化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習近平主席向第39屆ISO大會致賀信,李克強總理出席并致辭,楊晶、王勇國務委員出席會議。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行,來自163個國家(地區)、14個相關國際組織和歐洲、泛美、亞太等區域標準化組織的代表,近600余名外賓參加了會議。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39個成員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大會。大會確立了ISO新的五年戰略發展規劃,拓展了ISO新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國以承辦大會為契機,推動發布了《北京宣言》,簽署了11份合作協議,舉辦了“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高峰論壇,擴大了中國影響,產生了中國效應,為國際標準化發展提出了中國主張,貢獻了中國智慧。
二、國務院發布《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文件。2015年2月11日,國務院第82次常務會議研究標準化改革工作,3月11日國務院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確了改革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提出了建立高效權威的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放開搞活企業標準,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共六項改革措施,部署了改革三個階段的具體任務。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對第一階段改革任務進行分解落實。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方案》,明確了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目標、范圍、原則、職責分工、進度安排和保障措施。29個省(區、市)政府也相繼制定了深化標準化改革相關政策措施。
三、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正式建立,王勇國務委員擔任召集人。國務院批復,同意建立由國務院領導同志牽頭負責的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在國務院領導下,統籌協調全國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由王勇國務委員擔任召集人,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為牽頭單位,成員單位由中央網信辦、外交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39個部門和單位組成。2015年7月、12月和2016年12月,聯席會議成功召開三次全體會議,統籌推進標準化改革發展,有效提升了標準化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交通運輸部、民政部、審計署等部門以及31個省(區、市)政府都建立了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
四、國務院審議發布標準化工作三個專項規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標準化專項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體系,邁入世界標準強國行列。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以先進標準引領消費品質量提升,提出到2020年消費品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重點領域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2016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決定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以實施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為抓手,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
五、全面完成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評估,推動強制性標準體系的“瘦身健體”。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部署,全部完成13290項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以及計劃項目的清理評估工作,形成了“廢止一批、轉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訂一批”重大成果,19%的強制性標準擬廢止,33%擬轉化為推薦性標準,11%擬整合,13%擬修訂,其余24%繼續有效。基本解決了標準交叉重復矛盾和超范圍制定等問題,實現了強制性標準的“瘦身健體”,為構建新型強制性標準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六、10萬項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推動政府標準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完成商務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重慶市等10個部門、行業、地方集中復審試點工作。近10萬項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復審全面鋪開,2016年底全部完成,初步提出30%的推薦性標準需要修訂。嚴把新制定國家標準“質量關”,首次實施國家標準立項評估,2016年度50%立項申請因不符合改革精神未獲通過。
七、首批團體標準破繭而出,釋放標準供給新動能。在中國標準體系中首次引入非政府標準這一類型,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全國39個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積極開展試點。截至2016年底,378個社會團體在全國社會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注冊,發布實施了《LED照明應用接口要求:自散熱、控制裝置分離式LED模組的路燈/隧道燈》等451項團體標準。
八、企業標準松綁搞活,增添“雙創”新活力。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的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取消企業標準備案和收費。企業標準化改革攻堅破難,效果逐步顯現,從原來備案一項標準平均需要14天縮短至10分鐘,明顯降低了企業成本,減輕了企業負擔,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截至2016年底,已有超過6萬家企業通過全國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開了24萬多項標準,涵蓋近40萬種產品,企業標準公開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
九、我國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數量首次突破年度新增國際標準總數的50%。中國承擔的ISO秘書處首次超英趕法,位居世界第5位,新承擔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主席15個,秘書處10個。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國際標準新提案最多的國家之一,新提交國際標準提案183項,其中50%由企業提出。新發布國際標準104項,國際標準實現新突破。全面推進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推動創建“金磚國家”標準化合作機制,首批62項中英互認標準發布,簽署《中法標準互認操作指南》,《工業自動化用以太網配置設計標準》《表面活性劑-洗滌劑試驗方法》和《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供電系統》等中國標準分別被德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應用,在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家開展海外農業標準化示范建設,啟動與南亞區域標準組織和海合會標準化組織的合作,不斷擴展標準化國際“朋友圈”。
十、標準與科技互動支撐成效顯著。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科技部、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編制《“十三五”技術標準科技創新規劃》《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實施中加強技術標準研制工作的指導意見》,啟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試點,51個標準領域研究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支持,標準已成為科技創新重要導向和目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日益成為標準化重要內容。
十一、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作為標準化領域最高獎項影響力不斷擴大。經中央批準,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同意將創新貢獻獎活動周期由3年調整為1年,同意在創新貢獻獎評選范圍中增加組織和個人。截至目前,創新貢獻獎評選已開展8屆,共評出661個項目獎、14個組織獎和24名個人獎,對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激勵標準化工作自主創新,調動標準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我國標準化事業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二、軍民標準通用化工程啟動,助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家標準委、軍委裝備發展部聯合啟動軍民標準通用化工程,拉開了軍民標準融合的序幕。工程圍繞民標采用、軍標轉化、整合修訂、通標制定、資源共享和機制建設等內容,努力構建開放協調的軍民融合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工作機制。
十三、組織機構代碼改革任務全面落實。認真落實“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要求,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發放和更換組織機構代碼證書,關停全國代碼系統辦證窗口,并統一取消收費。開展預賦碼段工作,先后向工商、民政、編辦、司法、宗教、旅游局等十余家登記管理部門預賦了碼段,總計預賦碼數量約2.17億。截至2016年底,中央數據庫共包含統一代碼數據2097萬條,其中新增機構數據820萬條。
十四、網絡標準化工作納入國家《網絡安全法》管理。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發布《網絡安全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建立和完善網絡安全標準體系。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制定并適時修訂有關網絡安全管理以及網絡產品、服務和運行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支持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網絡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絡安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中央網信辦、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國家網絡安全標準化工作的若干意見》,加快建立和完善網絡安全標準體系。
十五、百項能效國家標準有效實施,打出了化解產能過剩標準“組合拳”。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批準發布鋼鐵企業取水定額標準和粗鋼生產、電弧爐冶煉等一批鋼鐵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出臺實施核電、高技術船舶和建筑用鋼等一批先進標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十六、制定發布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助推新型城鎮化發展。國家標準委會同發改委在15個省26個地區開展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組織制定城鎮多規合一、綠色城市、智慧城市等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的國家標準54項,初步實現了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標可依,資源配置有章可循,建設質量有據可考,提升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十七、實施消費品安全標準“筑籬”行動,助力消費升級,提振消費信心。面向21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相關國際組織、發達國家和地區,與770余項國際國外技術法規和相關標準中的3800余項關鍵技術指標進行了比對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我國消費品安全領域標準中80%的技術指標與國際國外保持一致水平。集中發布了玩具安全、兒童鞋、日常防護型口罩、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空氣凈化器等一批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消費品標準,滿足了消費升級需求。
十八、《行政許可標準化指引(2016版)》制定發布,增添簡政放權新工具。國家標準委、中央編辦(國務院審改辦)大力推動行政許可標準化,以標準化促進行政審批規范化建設,召開全國行政審批標準化現場會和國家部門行政許可標準化推進會,選擇成都武侯區、山東新泰市、北京西城區等地方開展服務試點。
十九、構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準體系,支撐平安中國建設。國家標準委、中央綜治辦(政法委)大力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準化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范》等2項國家標準批準發布,規范了省市縣鄉鎮(村)五級綜治中心功能、實施設備配置和運行管理要求。
二十、浙江率先開展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引領地方發展轉型升級。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浙江試點著力構建新型“浙江標準體系”,推動標準化在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基本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經驗可復制,模式可推廣,有利于帶動其他省市標準化改革,也為標準化法修訂提供地方實踐案例。
二十一、《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基本要求》等一批涉及民生的國家標準發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國家標準委、民政部大力推進民政標準化工作,制定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民政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全國民政標準化“十三五”發展規劃》,召開全國民政標準化工作推進會,出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基本要求、設施設備配置等國家標準。民政領域的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范工作長足發展,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哈爾濱市安康社會福利院等一批試點單位樹立了養老標準化服務“樣板”和“標桿”。
二十二、首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落戶中關村。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關村)通過驗收,中關村創新基地在探索技術標準創新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打造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的服務平臺和孵化器等方面先行先試,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批準籌建中關村、中國光谷、成都、海爾家用電器等8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二十三、首次聘請外籍專家擔任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顧問。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和英國國家標準化機構的5名國際標準化知名專家被聘請為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顧問,以推動中國標準化更好融入國際標準化進程,加強與有關國家標準化交流合作,拓寬專家委員會工作的國際視野。質檢總局支樹平局長在第39屆ISO大會期間為專家委員會外籍顧問頒發了聘書。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是國家標準化工作的最高智庫,成員包括14名顧問和66名委員,其中有ISO主席、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等國內外多個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
二十四、標準事務所蓬勃發展,標準化服務業邁出可喜一步。我國中部地區首家標準化技術服務事務所落戶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北京、浙江、江西等地也紛紛設立標準事務所,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標準化咨詢、培訓和實驗驗證等技術服務,成為推動標準有效應用、完善標準化服務體系的新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