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可口可樂成立了北美社交中心”在營銷界炸開了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商之一,可口可樂公司正在整合其社交媒體營銷渠道。“我們不斷尋找新的創新,讓消費者與我們的品牌建立起情感聯系”。
“有商品的地方就有營銷”。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微博、微信、Facebook 、Twitter為代表的新興社交媒體的營銷更是無處不在。這也值得LED企業不斷思考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全方位提升品牌影響力。
粉絲經濟時代下的品牌塑造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有紅的機會,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粉絲,當粉絲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量變就能轉化為質變,圍繞粉絲互動甚至可以搭建一套閉環營銷系統。過去營銷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而現在只需要有足夠的粉絲,所有工作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實現,甚至只需要一個人。這背后的推動力就是粉絲經濟。在粉絲經濟時代,誰擁有更多的粉絲數量,誰就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誰的粉絲越忠誠,誰的產品存活時間就越長,品牌就越有發展動力。
在粉絲經濟中,企業與顧客、潛在客戶的關系始終是競爭中的核心,企業必須將自己通過線上各網店、線下各實體店、各社交網絡平臺自媒體等與顧客建立起來的關系整合起來。企業首先必須學會如何將媒體受眾發展成自己的粉絲,如何將粉絲轉化為客戶來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兩個核心問題:流量與轉化率,即如何獲取更多的目標受眾,如何獲得更多的粉絲關注與“贊”,如何將他們一步步轉化成購買客戶。
如果一個公司或一個品牌,能夠通過自己的產品或品牌的價值傳輸加持,幫助顧客成功塑造出理想化的自我,顧客就有可能成為你的忠誠粉絲。如豆瓣網能夠給予用戶的是小清高的“文藝青年”氣質,而小米打造出一個“為發燒而生”的“自戀驅動性概念”。
社交媒體互動與品牌推廣
移動社交媒體發展粉絲經濟最核心的手段就是“互動”,而互動的本質是平等。傳統營銷的傳播模式是由內而外的線性思維,先提煉企業想要表達什么,然后自上而下地傳播出來。隨后,這些信息會得到目標客戶的即時反饋,這便是互動,也是隨時更新、追求最精準和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傳播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沒有互動和參與就沒有營銷。
社交媒體傳播主要是靠消費者自動免費轉發,那需要核心“傳播驅動力”。 品牌的核心是定位,定位必須找到自己在社交媒體中的傳播驅動力,這驅動力不是段子不是笑話,而是真正產品本身帶來的東西,要讓消費者有可說的東西。要讓消費者被打動,并且說“我愿意”才是最重要的。這需要企業在產品和“魅力屬性”上下工夫,只有好的產品才會被人提起,所以用心把產品做好,讓產品有特色和不被替代。
移動社交時代的品牌營銷就是在互動中推進、傳播。此時營銷不能再玩品牌幻術,而需要真情實意的表達。作為中國首款移動社交飲料的燕小嘜,不僅做飲料,其實更關注它所代表的文化認同和社交價值,更關注人與燕麥、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妙趣橫生的關聯與互動。2016年春節前,燕小嘜做了一次“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的充滿深情的表達,不到一周,瀏覽量就超過了170萬;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替媽媽給孩子送禮物”的微博活動中,短短一周,獲得了2157次轉發和1605個評論,總共的推廣和傳播成本,低到你不敢想象。
社交媒體優化用戶體驗
良好的用戶體驗/客戶服務愈來愈成為企業制勝的最重要法寶。那么,一個特定的交流平臺如何代表品牌愿景,并為品牌加分。那么在這個時候,社交媒體已不僅僅是銷售產品提升銷售額的平臺,而且是為客戶服務的渠道,并且成為品牌體驗本身的一部分。
為客人服務,如果客戶遇到不滿意的情況時,都能通過社交媒體投訴問題并希望得以重視并解決,這是現在企業社交媒體很重要的功能之一。一般來說,有時發生問題很正常,關鍵是品牌在面對問題時的態度。同時,這種投訴式的反饋方式,讓用戶參與其中,征詢他們的意見、建議,以提升他們的用戶體驗。
如果消費者滿意,就會通過社交媒體進行評價,成為品牌實際上的傳播人員,從而影響其他顧客群體的購買決策。最好的營銷是口碑營銷,做100次廣告不如一個熟人推薦。但過去傳播力度不夠,口碑營銷很難真正實現。現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讓每一個消費者都成了一個傳播平臺,品牌就可以把口碑營銷做到極致。
此外,品牌還可以從社交媒體平臺上收集相關數據,達到“傾聽消費者心聲”、改善服務的目的。一些客戶可能會明確地告訴你他們想要什么,如果他們沒有這么做,同時可以通過分析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評論、關鍵字和反饋等數據,得知哪些不好、哪些有待改善,然后傳遞到相應的部門進行改進。比如消費者說燈光太亮、智能產品不方便……企業可以立刻抓取信息,改進品質;如果消費者說物流發貨太慢,公司可以調整快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