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彩電正式裂化為兩大陣營——以三星為代表的量子點陣營,和以LG為代表的OLED陣營。兩大陣營的對壘關系,和當年液晶與等離子的關系十分相似。
我們不知道誰會成為當年的液晶,也不知道誰會成為當年的等離子,我們知道的是,2017年必將是腥風血雨的一年,這一年OLED與量子點將展開全面決戰,最后的勝出者稱霸全球,失敗者拱手讓出江山。
美國時間2017年1月4日,海信集團總裁在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宣布:2017年海信正式選擇量子點技術作為電視產品未來技術突破方向。
在此之前,海信是全球主流彩電企業中唯一一家游離于OLED與量子點兩大陣營之外的企業,獨木支撐激光電視。2017年伊始,這一局面發生了改變。
至此,全球主流彩電企業完成站隊:LG、創維、長虹、索尼、松下、飛利浦、康佳等企業選擇站在OLED一邊;三星、TCL、海信三巨頭選擇站在量子點一邊。
海信選擇量子點,并未引發媒體高度關注,但在中國彩電行業內部卻產生強烈震動。此前不少人預測,海信有可能借CES 2017宣布進入OLED電視領域,但海信做出了相反的選擇。
“誰才是未來的電視?”目前的答案有兩個,一個是OLED,一個是量子點。在2016年底之前,多數人傾向于OLED,隨著海信最終選擇站在量子點一邊,天平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OLED和量子點之間的關系,與當年液晶和等離子的關系頗為相像。當年,夏普、三星、LG等企業選擇了液晶路線,而索尼、松下等企業則堅守等離子路線。最后的結果是,等離子不敵液晶,索尼、松下因此失去全球彩電霸主地位(索尼、松下都曾經當過全球彩電老大)。
這一次,全球彩電品牌格局會因為重現當年相似一幕而改寫嗎?答案是:YES!
這實際上意味著,自2017年起未來三年之內,全球彩電行業將再次上演當年液晶與等離子激烈廝殺一幕。
誰可能是最后的勝出者?讓我給大家分析分析。
我們來看看OLED的機會與風險:
機會分析:
1、從公眾認知層面看:經過自2013年始三年多時間的市場培育及消費者啟蒙,目前OLED概念已深入人心,“OLED代表了彩電發展方向”的觀念已被公眾接受。
2、從品牌陣營層面看:止于2016年底,全球主流彩電企業大多數已進入OLED電視領域,等于向公眾、消費者、媒體傳遞了對OLED這一方向的認同,同時強化了OLED陣營輿論話語權。
3、從產品層面看:目前,OLED電視產品日趨成熟,公眾較為關注的壽命及殘影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對消費者形成了信心支撐。還有,OLED電視產品線越來越豐富,消費者選擇產品的自由度遠大于液晶(包括目前的量子點電視)。
4、從價格層面看:過去三年,OLED電視價格持續快速下降,累計降幅高達70%,這是一個巨大進步。目前看,OLED電視價格和同規格液晶電視相比,差距已大大縮小。
5、從上游面板資源層面看:2016年,全球OLED面板領域投資額高達3200億元人民幣,中國著名面板制造商京東方已初步具備生產、供應大屏幕OLED面板的能力,另一大面板巨頭華星光電亦宣布上馬OLED面板生產線。韓國兩巨頭LG和三星OLED面板產能仍在提升中,日本亦積極布局(比如夏普)。預計到2019年,全球OLED面板將形成規模制造與供應能力,有望達至供需平衡。
但是,OLED要想取代液晶和量子點電視,風險也不小:
首先,全球最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彩電霸主三星,已基本放棄OLED電視產業,這對公眾無疑將產生心理暗示作用。可以這樣說,三星一天不回歸OLED電視陣營,則OLED電視產業的發展一天具有不確定性。
事實上,三星的表率作用已經顯現出來,中國五大彩電巨頭有兩家選擇站在量子點一邊和三星有很大關系。因為海信的加入,原本以三星、TCL為主的量子點陣營實力明顯增強,對OLED陣營的心理威懾顯而易見。雖然目前看量子點陣營仍然不如OLED陣營龐大,但均為重量級選手,對消費者及市場的影響力不可低估。
其次,從電視畫面表現力來看,OLED電視和量子點電視(目前的量子點電視實為改良型液晶)各有千秋,哪一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優于對方(我本人認為OLED畫面表現力略占上風)。OLED電視的優勢側重于產品形態多樣,比如可以實現柔性顯示、雙面顯示、不規則顯示,可以做得像紙那么薄(比如即將在中國上市的“壁紙電視”);一代量子點電視的優勢是技術成熟、價格低廉、產業鏈完整。
再次,OLED電視產業鏈不完整,面板良品率偏低,成為制約OLED電視的巨大瓶頸。目前看,OLED面板2018年底之前仍然難以實現供需平衡,意味著OLED電視價格2019年之前不可能降到和液晶電視相當的水平。
那么,量子點陣營是怎么看待OLED電視的呢?
反OLED陣營認為,OLED電視缺點十分明顯,有機發光顯示的天生短板是壽命短,應用于生命周期較短的產品如手機(手機平均使用生命周期不超過三年)沒問題,但應用于生命周期較長的產品如電視(一般使用八年以上)則非最佳選擇。
再就是認為中國彩電企業不具備面板自我供應能力,扮演的是外國面板“組裝車間”的角色。
OLED陣營又是怎么看量子點的呢?
在OLED陣營看來,量子點電視問題更多,最大的問題是不具備革命性創新,沿承的仍然是液晶技術,算是液晶的高級階段,稱不上獨立顯示技術,無法和OLED相提并論。
我個人傾向認為,量子點陣營的最大問題是“后發劣勢”,概念提出較晚,OLED概念已深入人心。還有一點也必須指出來,身處量子點陣營的企業三大企業,實際上都沒有完全放棄OLED布局,比如三星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小尺寸OLED面板工廠,TCL旗下的華星光電也已上馬OLED面板工廠,海信也有商用OLED電視展示,這讓三家企業在阻擊OLED的時候難免有所保留。
我甚至想,在OLED電視上,三星會不會一朝轉身?畢竟三星并未徹底放棄對OLED電視的研發。
到目前為止,量子點陣營依然沒有推出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電致發光量子點電視,讓量子點陣營在營銷推廣的時候多少有點缺乏底氣。
假如有一天,量子點電視實現了電致發光、柔性顯示及印刷制造,則量子點陣營說話的底氣會足十分,畢竟,量子點屬于無機顯示技術的范疇。這一天什么時候到來?比較一致的說法是2020年左右,也就是說,我們還要再等上至少三年。
2017年將是OLED和量子點展開“拉鋸戰”的一年,因為誰都不想輸,誰都輸不起。
無論OLED還是量子點,2017年都將十分關鍵。對于量子點陣營而言,業已失去先發優勢,必須發起猛烈反攻才有望重建消費者信心;對于OLED陣營而言,必須誓死捍衛已經取得的市場地位,否則前面的種種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目前看,公眾“OLED必將取代液晶”的認知并不穩固,“OLED代表彩電發展方向”的認知亦非所有人的觀念,量子點陣營認為這正是機會。
總體來看,兩大陣營各有優勢、劣勢,大致處于勢力均衡狀態。比如,雖然OLED陣營龐大且贏得先發優勢,畢竟量子點陣營站著三星這個巨無霸。須知,一個三星企業的號召力,勝過五個二流彩電企業影響力。
據悉,將于三月初召開的一年一度“三星(中國)論壇”,仍將量子點電視作為主打方向。作為三星戰略盟友,海信加入量子點陣營之后,二者必將形成一唱一和的關系,好比LG和創維在OLED上形成唱和關系一樣。
量子點陣營發現,如果任由OLED陣營持續高調發聲而自己無所作為,則將失去關鍵的2017年,一旦失去2017年,則量子點永無出頭之日。在關乎生死存亡的大計面前,量子點陣營認識到必須背水一戰,一改過去那種優柔寡斷、不成體系的打法,2017年必須打出新意。
我為什么預測2017年必將是兩大陣血戰的一年?邏輯很簡單,兩大陣營誰都輸不起,索尼與松下就是前車之鑒,等離子輸掉未來的那一幕仍然歷歷在目。
如果三星堅持量子點路線不改,而LG碰巧也堅持OLED路線不改,二者終將有一家在2020年退出全球彩電領導者地位,是誰?我不知道,但一定會有這樣一個結果。
誰能笑到最后?且看2017年兩大彩電陣營誰的招數更高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