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香港科大的試驗室,在香港科技園萌芽,借大埔工業邨成長,最終在廣州南沙實現發展壯大,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總裁肖國偉表示“一直覺得自己比較幸運”。晶科電子盡得粵港兩地的合作優勢,匯集粵港臺三地的資源,搭上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高鐵列車,并成長為粵港臺高科技合作的企業典范,帶領LED產業的中國“芯”征戰全球市場。
香港科技孕育“生不逢時”
今天的晶科電子,盡得粵港臺高科技精髓,在全球LED產業領域中占據核心競爭力,2016年在中國內地掛牌“新三版”,年銷售額接近10億。不過,這樣輝煌的成績在晶科電子創立之初卻是有點“生不逢時”。
香港微晶于2003年2月18日注冊成立,由肖國偉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幾位教授一起創立,他說,那不是一個好的創業環境。2003年,香港遭遇SARS襲擊,整個香港社會和經濟都受到非常巨大沖擊。
創業之初的香港微晶,是香港科技大學孵化的種子企業,也是香港科技園和香港科技大學孵化器企業計劃中第一批公司,也是香港科技園建立起來第一批入園企業,現在公司總部還是在香港科技園。2009年,公司利用大埔工業邨的廠房,建設立自己的LED芯片生產線,并迅速產業化。
瞄準內地優勢商機
香港微晶和晶科電子的種子是在香港孵化,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迫切需要更大的發展舞臺,建立高科技工廠和產業化基地,開拓市場。“當時,我們看到無論是國際市場和大陸市場產業規模都很大,大陸市場無疑更是非常巨大”,肖國偉說,“作為一個高科技制造企業,企業要獲得發展,我們需要大量優秀人才”。
正在此時,香港微晶發現了珠三角的優勢。“當時把大埔工業邨車間廠房搬遷到大陸,壓力是非常大的”,他說,當時董事會和創始人管理團隊下了很大決心,才最終選擇廣州南沙落地。
2006年晶科電子在廣州成立,2009年香港微晶的整個生產線搬遷到廣州南沙,2010年開始建立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產業基地,2011年落成投產,整個公司最終完成了北上拓展進程,公司產值也由最初的一千多萬,到今天超過十億,人員從2009年搬遷時公司不足二百人,到現在一千二百多人。
肖國偉特別感激霍英東基金,因為晶科電子當初選擇落戶南沙時,霍英東基金投資了1000萬元建造實驗室,對企業后期芯片技術轉移和研發有著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與國際競爭共舞成長
在全球LED整體產業中,由于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晶科電子具有國際化競爭的實力,目前晶科電子產品超過60%出口供應國際知名公司,并持續獲得歐美國際大廠、日本、韓國大廠的訂單,也是國內電視臺一線大廠,包括:創維、TCL、長虹的主要供應商。
“我們的客戶,是憑借晶子電子本身的技術和產品質量從國際企業手中奪過來的”,肖國偉并不諱言國際競爭的殘酷,晶科電子取代了原本一直是國際廠商們霸占的份額。
資本與聯發雙線出擊
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肖國偉有著更為遠大的計劃:在未來的三至五年,晶科電子將實現三十億產值。
因為從產業規模上講,晶科電子與國際上的大廠商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這也意味著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在南沙生產基地,晶科電子一個月產能將近二十億顆封裝產品,已經擁有完善的高科技管理團隊和技術生產制造團隊,足以支撐公司未來的發展。
肖國偉透露,未來的晶科電子要進行資本與企業自身科研開發兩條腿的發展戰略,拓展產業線和新產品開發。除了穩固原有的主營業務:LED器件、模組,在照明領域和電視機背光領域發展、手機閃光燈外,晶科也啟動了LED智能車燈、大功率半導體這方面的研發和投入,開發擁有更高毛利和更高競爭力的科技型產品。為此,晶科電子已經以合資方式,投資了南方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大功率半導體的器件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