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終端的形態將發生根本性的顛覆。手機的形態將變成手表、眼鏡、紐扣、胸針的樣子,日益符合我們的審美習慣和穿戴情趣,語音交互將會變得必不可少。未來只有能夠在入口端提供最自然便捷的輸入方式,同時在后臺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進行計算和預測,才能夠把握產業的主導權。”兩年前,科大訊飛的CEO劉慶峰就預見到了語音交互的未來。
1個多月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技術,其中包括深度學習、刷臉支付、自動駕駛等在內的人工智能領域熱門技術均被選中。值得欣喜的是,這幾項技術的主要研究者包括了科大訊飛、阿里巴巴、百度等多家中國企業。麻省的點評是“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RL)是一種人工智能方法,能使計算機在沒有明確指導的情況下像人一樣自主學習,在DeepMind領域,科大訊飛已經成為重點廠商。
2017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應用年。科大訊飛CEO劉慶峰在高峰論壇上指出,“為了人工智能生態盡快建立,科大訊飛建立了人工智能的交互界面。過去18個月,累計使用科大訊飛產品的獨立終端數是6個億,到今年為止,使用人數達到10.05億,每月活躍用戶達到3億,去年日訪問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在線的人數是15億次,今年同期訪問人數是35億次。一年內增加了133%。”
科大訊飛CEO劉慶峰在做人工智能戰略演講。
語音識別市場,科大訊飛的爆款產品特性是什么?人工智能核心技術走向如何?針對中國人工智能戰略,有哪些建議?4月9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CITE2017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劉慶峰發表了自己的前瞻見解。
全球語音識別市場快速增長 科大訊飛占據重要地位
1999年,科大訊飛在合肥成立,2008年登陸深交所,長久以來默默無聞,直到2016年10月18日,錘子創始人羅永浩在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自己的手機,才讓科大訊飛的訊飛輸入法一炮而紅。
據拓普研究所最新的數據顯示,語音交互已經成為智能時代的入口。2014年到2017年全球語音設備出貨量大幅度攀升,全球出貨量從2014年的不足500萬臺,到2017年出貨量將達到2500萬臺。2016年到2021年全球語音識別市場的年復合增長將達到43.6%。預計到2020年,全球語音識別的市場規模將會從2015年的61.9億美元增長到200億美元,語音識別屬于人工智能中間基礎應用層,據相關數據顯示,科大訊飛在中文語音技術市場當中已經占據了70%以上市場份額,擁有20萬開發者。
筆者了解到,在科大訊飛的演示臺前,還有智能電視、語音輸入法、語音翻譯、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系統、電子閱卷系統等產品。而在今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時,科大訊飛的訊飛聽見也在現場進行實時文字轉換。
劉慶峰認為,2017年是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的元年,以深度學習的基礎、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進展之一——以DNN(Deep Neural Networks,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的神經網絡算法已到了可以應用的時間節點。
“從人工智能的底層技術說起,當年的人工智能提出,是基于嚴謹的數學建模型,頂尖的計算機專家、數學專家、通信專家提出來。伴隨著深度神經網絡算法的突破、隨著移動互聯網源源不斷的把各種數據送到后臺,伴隨著云計算不斷的提升,甚至未來量子計算都可能走向應用,由此判斷,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到來。他正在一個又一個的領域改變我們的生活。”
劉慶峰介紹了科大訊飛聽見的三個特征:第一、完全不聯網的單機版本。各種保密場合下可以很快使用,它的一個高難度體現在單機設備上可以支持各種人講話,準確率可以達到95%以上,大家知道人工進行轉寫,最多的字準確率才能夠做到80%。第二、對口音和地方方言不做任何設置,我們準確率可以達到95%,如果將來完善這塊,有可能準確率可以到達99%。第三、我們只是在現場展現同步的中文字幕,在一些場合下,可以直接轉換成英語。
給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的九大建議
劉慶峰認為,現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進展有兩條路徑,一條路徑以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這次被列入了MIT 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進展技術。另外一條路徑就是腦科學,通過對神經元的傳導機制的分析,通過電生物學或者生命科學的相關路徑研究來進行人工智能的解碼。
劉慶峰提到了訊飛超腦計劃,科大訊飛現在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的國家實驗室,一個是類腦技術的國家工程實驗室。這兩個都是中國科大和科大訊飛共同來組建的。
我們希望做三件關鍵事情:1、人機交互,特別是萬物互聯時間,沒有屏幕,人們將通過語音進行交互;2、語音變成文字,迅速可以成為結構化的內容,3、推理和學習。劉慶峰稱,訊飛的機器人高考項目,屬于國家863重大項目的一個課題。目前,讓機器人參加數學、語文等科目的高考,讓它知道如何推理和學習。今天,機器學習可以達到頂尖專家水平,可以超越90%的普通專家水平。美國科學雜志去年2月份預測,到了2045年,世界上5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而在中國,這個數據會是77%。
劉慶峰認為,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無所不在,可以進入到教育、醫療、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幾乎所有行業,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到來。他給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九條建議。
劉慶峰表示,第一、人工智能要繼續加大源頭技術創新,未來,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一定意義上是人工智能的競爭。2月4日,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人工智能的軍備競賽》,其中專門提到中國公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是源頭技術創新和應用迭代的循環;第二、建立人工智能的產業聯盟,能夠打造人工智能的產業生態;第三、推動行業的數據開放和共享,國家的公共數據應該盡可能開放,企業數據要實現共享,可以采用一定的合理的商業模式,制定人工智能+的行業應用標準和測試體系。比如在教育行業,教孩子做作文,教數學和物理。
第四、要建立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和培訓體系。對這個時代的沖擊比所有人想象都要快,5-10年,科學家預測這個局面就要出現。人工智能可能會替代一些職位。相應的教育和科學體系對人們有幫助。
第五、人工智能+時代,社會支撐,包括政府兜底體系和法律機制;第六、要研究人工智能+時代,人文研究和倫理引導,要設立國家級軟課題,專門的研究方向,第七、制定人工智能+時代全球人才引進進化,科大訊飛在美國伯克利、加拿大約克大學都建立我實驗室。人工智能是一個全球合作的平臺,要加大全球范圍的人才引進,特別是美國當前政府,對于移民高度限制的時候,正好是中國在全球搶奪人才最好的窗口期。而且應該出臺政策,使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可以在全球聘用頂尖人才。我期待著在中國,用人工智能改變中國,才能改變世界。
第八、建立人工智能時代,全球資源整合。有戰略性方向,還要有綠色通道。中國在全球搶奪人才,解除一些外匯管制,讓資金順利出海可以整合全球最好的資源、人才和技術。
第九、設立人工智能產業示范區,以示范帶動應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