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開始,顯示屏市場注定要開展一場關于未來主流顯示技術的戰役,開戰的雙方就是OLED陣營與QLED陣營。
從目前趨勢來看,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不會亞于當年液晶與等離子的對壘,最終液晶技術完勝等離子,霸占了近二十年的顯示器市場。
全球各大廠商紛紛投入巨資研發新技術,此次戰役究竟鹿死誰手,是“一山不容二虎”,還是“平分秋色”,尚未可知。
每每看到相關資訊時都被其中的技術名詞弄得暈頭轉向,不禁感到血壓飆升,這實在是難為了即非理工女又非技術宅的我。但是如此精彩的大戲又怎能置身事外?!于是本人痛下狠心,試圖揭開這些“高大上”名詞的面紗,并整理了部分企業相關資訊,希望我的工作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各位讀者可依據自己的興趣,針對本文中相關內容開展個性化課外深度學習。
顯示屏的分類
LCD
LCD是目前技術水平最為成熟、產品性能最穩定、產量規模最大的顯示面板產品。
LCD的結構相對復雜,上下層是起到偏振作用的玻璃基板,中間由薄膜晶體管(TFT)和彩色濾光片(C/F Glass)組成,薄膜晶體管通過信號與電壓變化來控制高分子液晶材料的顯示效果。
LCD本質上是通過液晶材料中不同分子鏈、官能團的光學偏振特性實現對背光源進行選擇性通過從而發出不同顏色的,因此偏振濾光會使LCD的光源效率至少降低50%。
另外,LCD的色域與可視角度都是其劣勢。
OLED
OLED技術日漸成熟,成本也在不斷降低,但目前相比LCD,它還是要貴出大約20%。
OLED中的有機熒光層接收TFT所發出的信號,可以自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區別于LCD中液晶被動式的對背光的“過濾”,因此OLED在對比度、全彩化、光效、刷新頻率、可視角度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
QLED
QLED的器件結構與OLED相似,只不過是將有機高分子層替換成量子點材料薄膜。
量子點獨特的性質基于它自身的量子效應,當顆粒尺寸進入納米量級時,會展現出許多不同于宏觀體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
每當量子點受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光線的顏色由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這一特性使得量子點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
量子點能夠將LED光源發出的藍光完全轉化為白光,高效的表現令其在節能減排方面更勝一籌。
此外,AMQLED可以實現全彩顯示,其色域超過100%。相比于AMOLED更具有壽命長、色域廣、成本低的潛在優勢,特別是在在大尺寸主動式發光顯示領域,AMQLED比AMOLED更具有比較優勢。
了解了OLED和QLED的結構特征,下面來看看各大廠商在這兩個顯示屏方面的布局情況。
QLED陣營
1、三星
說到全球顯示屏廠商,三星是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因為三星是一個“腳踏兩只船”的公司。既有OLED業務,又布局了QLED顯示屏產業。
2、TCL
TCL推出的高端品牌XESS第三代無機三原色量子點電視,因采用無機三原色量子點顯示材料,達到了110%NTSC色域覆蓋率,做到精準還原10.7億種色彩,色彩純凈度相比普通LED提升58.3%。
TCL將普及量子點電視的要點歸結為四大方面:一是降低成本,讓量子電視成本和普通電視成本達到基本一致的水平;二是把量子點電視做得更薄;三是從畫質,色域、色彩穩定度方面做布局;四是持續推進印刷技術,已實現像印報紙一樣生產屏幕。
TCL在量子點技術面的投資已達幾十億元,當下正在利用已有的OLED材料練習打印技術,從而逐步實現量子點技術的應用,并計劃爭取五年實現量子點技術的商業化。
3、海信
海信選擇了ULED+量子點的技術路線。(ULED采用藍光芯片激發紅色和綠色熒光粉或量子點,通過數百種LED背光光譜和數十種彩色濾光片的光譜分布研究,建立起一套液晶模組色域的仿真模型,并通過數千組實驗數據優化,設計出相對不錯的彩色濾光片和高色域LED背光光譜。)
ULED可以獲取更加精準的背光,而量子點是非常好的色域提升技術,色域是平面的,亮度是縱深的,兩者的結合互補可以更好的提升三維色彩空間,獲得更為真實的畫面效果。
海信天璣系列ULED超畫質電視集合了這兩點的長處,成為液晶電視的代表性產品,也是海信推動液晶顯示技術升級的又一個里程碑產品。
OLED陣營
1、LG
在最近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LG Display運用其獨有的OLED技術實力,展示了超輕薄設計的65英寸Wallpaper OLED產品,厚度僅為3mm,可以像墻紙一樣貼在墻面上。
還展示了屏體本身可作為音響的Crystal Sound OLED產品、77英寸UHD雙面顯示和以6片UHD77英寸屏幕構成的圓柱型商業顯示屏。這些展品展現了OLED在多種應用場景的應用可能性。
韓國《電子時報》引用未具名的消息稱,谷歌公司已提出至少投資1萬億韓元(約合8.8029億美元),幫助LG顯示器提高智能機所用OLED屏幕的產量。谷歌希望借助這筆投資與LG顯示器建立戰略合作關系。OLED屏幕目前供不應求,谷歌希望能夠優先獲得OLED屏幕的供應,穩定供需關系。
2、創維
作為國內第一家推出OLED電視的彩電廠商,創維于2015年8月率先量產4K OLED有機電視S9300。
其又于2015年收購德國Metz后在歐洲量產推出OLED電視,成為繼LGD之后,第二家在歐洲市場推出OLED產品的品牌。
持續擴大OLED的市場覆蓋之余,創維還于2016年8月推出全球首款搭載AR技術的OLED有機電視S9D,S9D獲得被稱為“中國家電行業的奧斯卡”的艾普蘭獎。
3、長虹
四川長虹集團投資7.05億元人民幣的虹視OLED項目,是中國首條完整OLED屏生產線,是加速向第三代顯示技術領域邁進的新舉措。
虹視OLED項目于2009年一季度建成投產,建成后形成年產1200萬片OLED顯示屏的生產能力,躋身世界OLED行業前列。
4、康佳
康佳在大勢面前押寶OLED技術,做行業推廣和應用的領軍企業。
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國內第一款曲面OLED電視,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經過5年的耕耘,康佳不僅成為OLED技術推廣和應用的主力軍,還為整個行業帶來了OLED技術的初步成熟。
5、索尼 松下
索尼、松下與日本創新網絡公司(INCJ)、日本顯示公司(JDI)于2015年共同成立了JOLED Inc.。目的是將索尼和松下OLED顯示技術整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使用印刷的生產技術、透明的非晶氧化薄膜半導體以及柔韌顯示屏技術。
JOLED公司將首先重點發展中等尺寸OLED顯示屏,用于平板電腦、移動個人電腦和引導標示屏等產品。
6、飛利浦
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飛利浦電視零售量規模為257.4萬臺,同比增長128.1%;零售額規模為58.4億元,同比增長119.5%。
飛利浦9系流光溢彩OLED電視憑借OLED顯示技術與其他相關技術驚艷電視業界。
據飛利浦電視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OLED電視將是飛利浦的重點發力機型,延續高端路線和精品路線,打造真正的飛利浦“三好電視”。
小結
總體來看,OLED已經搶先一步走入人們視野之中,“OLED代表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概念已被絕大多數的人所接受。
相比于QLED,OLED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技術的成熟度較高、產品的成本在不斷下降、產品的質量缺陷在不斷改善,并且全球大多數主流企業都已進入OLED陣營。
但如此說來,勝負已分?其實并不然。巨頭企業三星的轉型或者說“雙管齊下”戰略讓OLED一方并沒有把握完全吃掉QLED。
OLED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的形態多樣性上,但現有量子點電視依托LCD的基礎,具有技術成熟、價格低廉、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可以說兩方勢均力敵。
在今后的發展中,OLED急需解決產量、產品良率、使用壽命等問題,進一步壓縮QLED的發展空間,而QLED則急需推出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電致發光量子點電視,擺脫“QLED TV只是LCD的一種技術升級”的說法,提升量子點陣營的底氣。
對于我們消費者,廠商的爭斗帶來的將是更好的產品、更好的體驗、更優惠的價格,我們樂觀其成。各位讀者,你們有沒有購買一臺OLED或QLED電視,用實際行動投出你們心中的一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