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化工廠的車間里沒有工人,機器正在自動運轉……看起來這一切都不再只是個夢。早在2015年中國政府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中國版“工業4.0”,整個體系由智能產品、智能生產、智能工廠三大部分構成。在智能工廠的實現上,照明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如今的工業照明發展如何?它是否會因應時代趨勢的變化而變化?
LED工業照明,小眾化市場的大魅力
事實上,比起家居、商業照明,工業照明似乎只是整個照明家族中比較小眾而且低調的一員;比起植物工廠、汽車照明、紅外紫外LED、光通信等這些媒體報道中的高頻詞匯,工業照明是相對冷門的字眼,但這也絲毫不會影響它的魅力——在LED替換需求持續增溫以及政府相關補貼支持下,工業照明市場成長速度快。
根據相關市場研究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 2016全球LED工業照明市場規模達29.32億美元,并將以每年16%以上的速度成長,預計2018年達到39.35億美元,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52.04億美元。而我國工業用電量一直占全社會用電70%以上,工業節能的需求強勁,巨大的市場空間也使得我國LED工業照明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速。根據預測,在2015年,LED產品只占整個工業照明產品的6%,估計在2035年,LED市場滲透率將達到86%。
目前LED工業照明用戶主要為外資企業、國企央企以及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其中,外資企業有著先進的管理和環保理念,接受LED較早,對LED照明產品相關知識和技術參數要求比較明確,是早期開始使用的企業;而國企央企為了相應國家節能減排的方針政策,也開始使用LED替換光源;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為了控制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也逐步接受LED工業照明。
產品表現已逐漸逼近金鹵燈?
盡管市場發展前景不錯,但工業照明領域仍然被認為是最后一個被LED攻克的照明應用領域。目前LED在工業照明中的應用主要為中小功率的照明燈具,而在大功率照明應用領域,金鹵燈相對于大功率LED光源性價比相對比較高,LED照明還暫時無法以壓倒性優勢進行替代。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3月,美國能源部CALiPER(商業化可行LED產品評估)項目組根據LED照明產品能效標識計劃項目組(LED lighting fact)的數據庫的數據,公布的LED工業照明產品簡報中顯示:
1、LED工業照明產品的發光效率普遍高過現有的產品,在LEDlighting facts統計的LED照明產品中,有23%在發光效率上超過130lm/W。有5%高于150lm/W,1%高于175lm/W。這些超過熒光燈和金屬鹵化燈的平均發光功率,他們的發光功率僅有70~90lm/w。
2、總體來說,LED工業照明產品和同類競品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統計的產品中,50%的光通量在11000到22000lm之間,此外有超過150款產品的光通量超過50000lm,因此平均光通量達18000lm。這些LED產品的功率相當于1000w的金屬鹵化燈。
3、在色溫和功率方面,LED產品的表現和傳統的金屬鹵化燈和熒光燈相比沒有不同。65%的統計產品,顯色指數在80s,絕大多數都是工業產品。有一半的統計產品色溫在5000K或更高,比傳統的工業照明燈具更高。這些高色溫的產品和其他的類型的產品相比有更高發光功率。
當然,這也只是美國的工業照明產品數據,至于國內LED工業照明產品技術發展水平究竟如何?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報告,但或許我們可以在今年6月全球矚目的廣州國際照明展上找到答案。
產品趨勢將逐漸模塊化、智能化?
畢竟工業照明產品,因為其需求相對簡單,多滿足照亮、均勻的效果,所以這類產品相對較少有創新。然而最近,工業產品在功能和應用上的有了突破,采用安裝模塊(帶電器)+照明模塊的設計,照明模塊,有窄光、中光、寬光及雙向偏光設計,并可搭載人體感應、DALI、日光感應調節等功能。
再有,有業內分析指出,智能照明將成為照明領域從業者進軍工業照明領域的“ETC”。因為智能LED照明系統的節能效果可讓工業照明在長時間使用之下,比家用照明更具成本回收競爭力,更有足夠誘因促使業主替換原有照明產品。
Littelfuse資深技術營銷工程師游恭豪曾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在現階段,現有的廠房要導入LED智慧照明,較沒有實質上的效益,對于現有廠房的照明來說,僅需要現場人員控制即可,不太需要導入智能控制功能。但若是新建廠房,導入工業4.0概念才有實質的意義。
利潤相對穩定,但切入難度大
由于工業照明大多走的隱形工程渠道,可以免去價格戰和規格戰的廝殺,利潤相對穩定,這也吸引了一眾LED廠商積極切入工業照明市場。
目前,主要工業照明領先廠商包括美國GE照明、CREE、CooperLighting;日本巖崎電氣、東芝以及中國海洋王近年來都有不錯的表現。今年2月,歐司朗宣布收購照明服務提供商Maneri-Agraz,主要為商業和工業設施等提供節能照明解決方案;3月科明照明在常州舉辦商家懇談會上宣布重回工業照明定位;海洋王則宣布擬1.17億控股浙江滬樂,開拓船舶特殊環境照明市場;GE近期被傳出正在考慮出售消費類照明業務,轉型重點主要是數字化工業,布局工業物聯網、3D打印等領域,但這也不排除GE接下來在推動工業照明智能化上不遺余力的可能。
“但進入工業照明領域,最大的問題在于,需要長時間的耕耘與摸索,由于工業照明的特色是少量多樣,所以會更為辛苦,訂單會更難取得。” Littelfuse資深技術營銷工程師游恭豪坦言,光是在廠房里的LED照明,就應用環境不同,像是高震動、多塵、爆炸,甚至是無塵室等,對于LED照明的要求也會有所差異,再加上LED照明也要考慮工程的問題,所以大體來說,需要考慮的面向相當多元,就市場特性來看,少量多樣可以說是LED工業照明的主要特色,所以從系統整合乃至于整廠輸出的角度而言,產品本身的質量就必須足以讓整合業者信任,否則無法打入廠房內的照明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