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燈具幾乎已經成為除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人們最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而質量差的LED燈具,不但使用壽命低,長期使用還很有可能對視力造成不良的影響。但前段日子,佛山市消費者委員會公布LED系列的小球燈泡、筒燈、吸頂燈、臺燈四類商品比較試驗報告顯示,在40款樣品中,僅17款符合國家標準,23款樣品不符合要求,超五成產品不合格。
進一步梳理2017年各地監管部門對LED照明抽檢結果后發現,整體情況似乎并不樂觀,頻繁有企業被點名產品質量問題,這其中不乏知名企業,如廣東久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被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有10個批次產品存在不合格情況。
業內人士表示,整個LED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中,但照明產品良莠不齊的現象目前比較突出。而行業要規范發展,除了依靠外部監管外,企業也應加強自律。
監管部門頻通報產品不達標
近日,佛山消費者委員會表示,為了解佛山市市場銷售的LED系列小球燈泡、筒燈、吸頂燈、臺燈商品質量、安全、價格等情況,向消費者提供客觀、真實的商品信息,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其在廣東省消委會的指導下,對LED系列的小球燈泡、筒燈、吸頂燈、臺燈開展商品比較試驗。樣品由佛山市消委會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在佛山市華藝市場、城北批發市場、敦厚批發市場、海三路等燈飾專業市場隨機購買,其中,LED小球燈泡、筒燈、吸頂燈、臺燈各10款。全部樣品委托佛山市質量計量監督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然而,檢測后的結果不盡如人意。40款比較試驗樣品,符合標準要求的有17款,23款樣品不符合標準要求,符合率為42.5%。其中10款LED小球燈泡有7款不符合;10款LED筒燈有8款不符合;10款LED吸頂燈有5款不符合;10款LED臺燈有3款不符合。
佛山消費者委員會提醒稱,本次LED系列的小球燈泡、筒燈、吸頂燈、臺燈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該系列商品的質量參差不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在梳理今年各地監管部門對LED照明抽檢結果后發現,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如4月7日,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2016年四季度節能燈商品質量抽檢結果顯示,有8批次商品樣品不合格。
再如4月1日,深圳市市場監督局公布的2016年二季度照明產品抽查結果顯示:共抽查檢測29家受檢單位的54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11批次,其中抽查(標稱)深圳企業產品31批次,發現不合格產品10批次。
2017年1月,青海省消協公布了其對西寧市各五金商場及家具燈具建材市場銷售的節能燈比較試驗結果顯示,近7成節能燈不合格。
3月6日,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對流通領域部分兒童臺燈商品質量抽驗結果。據顯示,臺燈抽取40個批次,存在不合格指標項的有39個批次,主要的不合格項目有標記、結構、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外部接線等。
3月13日,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2016年四季度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情況。其中,節能燈抽檢了50組樣品,不合格22組。
LED照明產品“不達標”背后
隨著LED照明逐漸替代傳統照明,諸多資本爭相進入照明行業“淘金”,如在A股或新三板中,目前已迎來大批照明企業上市。
賽迪顧問分析師韓允日前表示,2016年,LED應用領域規模不斷擴大,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其中增長最快的是LED照明。
但在LED照明快速發展的同時,照明行業屢屢爆發的產品質量問題已不容忽視。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耿博坦言,目前流通市場中LED照明產品良莠不齊現象的確很嚴重。就其觀察,照明產品不合格項目主要包括產品的互換性、電源端子騷擾電壓、意外接觸帶電部件的防護、耐熱耐火和耐起痕等,其中,問題最集中的是產品標示的額定電流和額定功率與實際的不符合,如5W的燈被當做10W銷售。
“有人稱是沒有標準等客觀因素所致,我并不認同。現在無論是‘國標’還是‘團標’,體系越來越規范、健全。”在耿博看來,LED產品質量“堪憂”的背后,跟企業缺少自律有很大關系。
耿博透露,行業內經常有這樣的怪相,即企業往往挑選最好的產品去檢測中心做測試,但到流通市場銷售時則可能會以次充好。“這種主動驅動的行為不是靠客觀標準規范就能避免的,必須依靠行業加強監管和企業自律,才能根本性扭轉。”
耿博表示,對于一些知名企業經常被點名的情況,因為不了解真實情況不好評價。但他也指出,“很多品牌知名度較高企業,主要依靠代理商銷售,而行業也曾出現過代理商找小企業貼牌,然后與正規產品一同銷售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