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LED顯示屏行業動作頻頻,行業內各種勢力暗流涌動,似乎都在醞釀著什么大動作而待一觸即發!上市企業一季度年報發布、降價風潮、并購擴產、跨界融合、“走出去”戰略現狀、以及新興細分領域發展前景等,諸多現象噴薄而起。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也感受到這股與以往不同的風潮,為提升自身發展現狀而改變生產經營戰略,試圖嘗試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模式--集約化生產!現如今,已經有不少行業內龍頭企業先行其道,走在眾多中小企業發展之前列,并相應的實現了可觀的成效。企業從多方面著手,整合現有資源,壓縮企業成本,從而達到增加企業利潤額的目的。
伴隨著市場的動蕩不安,整個行業將迎來大洗牌,就看哪一家企業改革更堅決。盲目的擴產始終不是企業增加利潤額的根本,甚至可能會導致引起市場亂象的“踩踏效應”。即在產能飽和的狀態下,市場無法消化現有資源,而生產企業又不得不想方設法尋求生存之道,只有通過“快跑”的方式,才能贏得生存空間。那些跑得快,有品牌、網絡渠道鋪得廣、扎的深的企業,將贏得市場先機。而實力較弱的企業卻只有一種后果,即由于追趕不上而“被踩”的遍體鱗傷。并且,據資深行業人士預測,這股風潮很有可能將會持續到年底。可想而知,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將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
行業迎來大洗牌 企業改革更堅決
然而,不少行業內人士也許存在著這樣的疑問,LED顯示屏行業里的集約化生產到底是什么樣的呢?眾所周知,集約化生產是指生產活動中,通過生產要素質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組合方式的調整,來增進效益的生產方式。簡言之,集約是相對粗放而言,集約化經營是以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根本對經營諸要素重組,實現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LED顯示屏行業不少企業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經營方式的轉變,似乎并不是一時興起。
理性分析可得出結論,問題可追溯至前段時間的“價格戰”、“并購風”“收購熱”…..不少企業領悟到,唯有改變現有的生產經營模式,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贏得一席發展之地。誠然,這一模式的引入并不是空穴來風,就像蘋果公司之于富士康所采用的“代生產”模式,就是集約化生產的典型體現。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似乎也應證著這一道理。LED顯示屏生產企業通過一段時間的對廠商的考察,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生產廠家。其中,包括對當地人力成本的考量、廠房租金的調研、政府稅收的標準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判斷,進行集中化、專業化、嚴格化的生產流程。在品質管控、制作工序、原材料選擇、生產設備的要求上都嚴格采用企業自主生產時同一套標準。
“代生產”模式 或將改變行業發展新格局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LED顯示屏企業依靠“代生產”的模式,較好地整合了產業鏈兩端。一方面,一些擅長做方案的企業,則集中于設計開發和市場推廣等業務。發揮其技術方案優勢,努力創新研發行業領先技術。其次,把零散的訂單集中起來,交給代工生產的企業進行標準化統一生產。而不用顧忌由于生產的壓力而分散精力,造成“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另一方面,擅長生產制造的企業,集中現有資源更新生產設備,淘汰落后陳舊的設備,改善車間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加強產品質量更新,確保出產的產品在質量上是經得起市場檢驗的。這種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公司資本投入,尤其是對于擅長方案開發的企業,能大量減少固定資產投入,以此提高資本回報率。企業間各司其職的融合與協作,也將是整個市場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今,大多數LED顯示屏企業進行的生產模式的轉變,正在逐步檢驗著這一經營模式的合理性。
模式大轉變 抓住行業發展新契機
也許,代工模式也是應對日前“降價潮”而引起的低利潤現象的選擇之一。因此,規范化、標準化才能帶動產業化水平的提升,產業布局的聚積效應也將會體現的越發明顯,如深圳地區集中了較多的規模企業,也是集約化生產模式的體現之一。加之,中國LED顯示應用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規模型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中等規模企業數量有所遞減,小規模企業數量也呈現逐年遞增趨勢。產業總體上由以往的“橄欖形”向“啞鈴形”轉變。并且,LED產業鏈上下游之間還應加強良性互動,加速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在傳統LED大屏幕顯示技術和產品的基礎上,LED顯示屏產品在行業市場中的份額也將逐年增加。
對此,各大顯示屏企業一方面要有理性認識,另一方面要以此為契機,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推廣技術創新成果,拓展新市場,方能保持行業的持續發展。此外,產業格局在調整中不斷完善和合理化,行業內的專業化分工日趨明顯,LED顯示屏應用產品的產業鏈雛形基本形成,為產業不斷升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總而言之,在LED顯示屏行業競爭的同時,專業化生產、技術開發、工程服務等環節的分工合作在行業內已然有所體現,細分市場和突出的核心競爭力,將成為許多企業新的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