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最近,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全國25個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項目,鼓勵熱電機組配置蓄熱、儲能等設施實施深度調峰,并鼓勵有條件地區對配置蓄熱、儲能等調峰設施的熱電機組給予投資補貼。隨后國家電網公司就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了20項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具體措施,涉及電網建設、調峰能力、統一規劃研究以及關鍵技術節點等多個方面。讀來筆者生出許多感慨來。
多能互補是一種能源政策,目的是按照不同資源條件和用能對象,增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如水電、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氫能等的開發利用,采取各種能源互相補充,以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合理保護自然資源,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智慧能源就是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變革,在能源開發利用、生產消費的全過程和各環節融入人類獨有的智慧,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能源技術和能源制度體系,從而呈現出一種全新能源形式,簡而言之,智慧能源就是滿足系統、安全、清潔和經濟要求的新能源形式。
結合我國正在進行的能源體制改革,我們可以看到,電力產業中未來發電計劃放開、現貨市場出現和終端電價調整后的多能互補項目會在比園區更加廣泛的區域范圍,甚至大型城市供能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而能源的市場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聯化等趨勢注定顛覆現有的能源行業。“能源互聯網”將具備“智慧、能自學習、能進化”的命體特征,通過整合運行數據、天氣數據、氣象數據、電網數據、電力市場數據等,進行大數據分析、負荷預測、發電預測、機器學習、打通并優化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終端的動作效率,需求和供應將可以進行隨時的動態調整。
由此可見,多能互補+智慧能源就是要把大數據的分析和預測,應用到電力生產和能源生產中去,實現能源的智能生產和協同發電。未來,只有實現多種能源的協調與互補,把能源利用從原來的集中式變成智能化的分散式,才能將電力、油氣、交通、信息等網絡集合起來,才能成為能源互聯共享的網絡,進而實現能源效率最優和能源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