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與液晶大屏、DLP大屏之間的技術競爭、市場競爭中,小間距LED屏的呼聲越來越高,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涌入這一市場,不僅有傳統的LED顯示屏企業、還有傳統的DLP拼接屏企業,甚至還包括一些如日中天的液晶顯示老牌企業,使得小間距LED行業內部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目前,LED行業里即有不同來源的企業的競爭,也有先入者與后入者的競爭,在封裝技術路線還有了COB與SMD兩種技術的選擇。
COB小間距LED受后發企業青睞
SMD (表貼工藝)是LED顯示屏領域里的主流技術,它是上游燈珠廠商將燈杯、支架、晶元、引線、環氧樹脂等材料封裝成不同規格的燈珠。下游顯示屏廠商用高速貼片機,以高溫回流焊將燈珠焊在電路板上,制成不同間距的顯示單元。從某種意義上講,小間距LED屏企業的“制造能力”,就是“回流焊工藝”的應用能力。而COB封裝技術的小間距LED屏產品卻跳過了“回流焊”這一道工序:COB封裝,直接把發光晶片焊接在預制的PCB電路板上,然后整體以環氧樹脂包封。
COB技術的工藝讓COB小間距LED能“良好”的實現更微小的間距,且在顯示上,COB畫面的顆粒感更低、畫面連續一致性更強。在保持產品亮度、對比度和色彩優勢的同時,畫面更為柔美,這也使得COB技術的小間距LED屏更適合于需 要“近距離、長時間”使用的高端場所。
COB封裝技術的小間距LED產品密封性能好、對應用環境敏感度低、畫面像素點柔和,觀感好、整體壞點率低、采用更換CELL的方式進行壞點維護時的可維護性高、極高像素密度下的工藝流程簡單,精細技術工藝步驟集中等應用和產業特點,得到了不少“后發企業”的青睞。如行業內的一些后發品牌、多數國際巨頭、液晶和DLP大屏行業的廠商,以COB為切入點,可以構建高端市場口碑無疑是這些品牌一個比較好的策略選擇,目前較為典型的有索尼、三菱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典型的是液晶和DLP大屏行業的廠商,這些廠商需要推出LED產品,卻沒有表貼工藝積累,要想實現彎得超車,技術上的獨到性與差異性無異是最好的選擇、這類企業主要有威創、索尼、希達、恩倍思等等。
傳統LED廠商 有關注不投入
COB在小間距LED行業也明顯的優勢,但作為一種新技術也存在積累不足的問題,在工藝細節方面還有待提高、且暫時的成本劣勢等也讓不少企業“只有關注而沒有投入”。
首先看技術方面的不足:COB封裝屏面墨色不好掌控,在燈不點亮的時候,表面墨色不一致的問題,此會影響產品整體的美觀性。目前只有少數企業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如威創針對墨色不均這個問題已經取得了突破,并申請了專利。威創通過結合自身DLP屏幕的特殊覆膜工藝,可消除線路板顏色差異,從而實現提供提高對比度和整體均勻性,由此解決墨色一致性問題。另外,韋僑順在這方面也獲得了進展,新推出的P3、P1.87產品已經消除了墨色問題,確保了COB小間距LED產品整墻顯示效果。
其次是成本價格方面的劣勢:目前LED行業競爭十分激烈。COB工藝的LED顯示屏雖然在技術上取消了回流焊為核心的表貼過程,但也增加了封裝工藝的難度,使得COB封裝在CELL階段的穩定性控制、可靠性測試等更為復雜。
另外COB封裝較之表貼封裝技術起步較晚,在小間距LED屏顯示領域工藝技術和材料技術積累不及表貼技術,這導致在綜合成本上,COB封裝還較傳統SMD表貼技術有劣勢。
由于以上的不足,因此與現在力挺COB的企業相比,傳統的小間距LED屏明顯持觀望態度。首先,在小間距行業的既得的利益,讓他們沒有理由來為COB搖旗吶;另外,對于顯示屏廠商,采用何種封裝技術對于不少小間距LED屏企業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就如一款顯示設備可以是臺系屏也可以是國產屏一樣,現有的品牌影響力與技術優勢可以讓這些小間距LED企業可以在COB普及來臨之前快速應對,因為其主要工作“只是”將COB封裝的CELL拼成大小適合的拼接單元或者顯示器,因而更傾向于“強者后發”。
結語:現在力挺COB的企業,大都在LED顯示上積累較淺、沒有SMD貼片工藝經驗。若要快速進入LED領域,唯有利用COB技術他們可以形成差異化競爭,有效的規避傳統LED廠商在SMD上積累的優勢,才能一發制勝;況且COB也確實擁有很多SMD所不及的優勢。當前,盡管SMD封裝仍占據著市場主流,然而COB依賴自身的優勢,也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市場效果,目前市場規模及市場影響力都在穩定提升中。相信隨著COB技術的進一步完善,更多關注、觀望的廠商會按耐不住而成為COB技術的支持者,屆時對用戶來講,無疑是最有利的--畢竟有了更多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