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發布部門 |
政策文件 |
備注 |
|
1 |
2006年2月 |
國務院 |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
提出高效節能、長壽命的半導體照明產品被列入中長期規劃第一重點領域(能源)的第一優先主題(工業節能),將會有利于半導體照明行業的長遠發展。 |
2 |
2006年7月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十一五”城市綠色照明工程規劃綱要》 |
把“綠色照明——在公共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以及住宅中推廣高效節電照明系統等”列入十大節能重點工程之一。 |
3 |
2007年初 |
國務院 |
《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
推廣高效節能照明產品列為節能減排十大重大工程之一,將會促進半導體照明行業的發展。 |
4 |
2007年7月 |
國務院辦公廳 |
《關于建立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 |
要求各級政府機構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政府采購活動時,在技術、服務等指標滿足采購需求的前提下,優先采購節能產品,對部分節能效果、性能等達到要求的產品實行強制采購,其中包括LED照明產品。 |
5 |
2007年9月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十一五”城市綠色照明工程規劃綱要》 |
根據規劃,我國將在今后5年內大力推廣城市綠色照明,以2005年底為基數,年城市照明節電目標5%,到2010年,城市照明中高效節能燈具的應用率將達到85%以上。 |
6 |
2008年1月 |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 |
《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
規定大宗用戶每只高效照明產品,中央財政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30%給予補貼。城鄉居民用戶每只高效照明產品,中央財政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50%給予補貼。 |
7 |
2008年12月 |
國家發改委 |
《中國逐漸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行動計劃》 |
加快推進節能減排,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型產品,推動LED行業的高速發展。 |
8 |
2009年3月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 |
2013年,深圳《政府公報》突然宣布廢止已執行4年的《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當年發展規劃出臺時,還有《深圳推廣高效節能半導體照明(LED)產品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深圳市促進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四個配套文件。深圳市發改委表示,這一規劃被廢止實則是被另兩部規劃文件和政策所替代,即于2013年出臺的《深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11—2015年)》和《深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振興發展政策》已覆蓋LED產業,而《深圳市推廣應用LED照明產品實施方案》也落實了廣東省對于這一行業的相關扶持,因此原發展規劃沒有保留意義。 |
9 |
2009年4月 |
國務院辦公廳 |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
加快電子元器件產品升級,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電力電子器件、高頻頻率器件、半導體照明、混合集成電路、新型鋰離子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和新型印刷電路板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初步形成元整配套、相互支撐的電子元器件產業體系。 |
10 |
2009年5月 |
科技部 |
《“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試點》 |
2009年在21個試點城市,應用100萬盞LED市政府照明燈具,2010-2012年,在全國完成50個半導體照明示范城市建設工作,應用200萬盞市政照明燈具。 |
11 |
2009年10月 |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檢總局 |
《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 |
明確提出以下發展目標:到2015年,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產品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功能性照明達到20%左右。 |
12 |
2010年4月 |
國務院 |
《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 |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13 |
2010年7月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城市管理照明規定》 |
嚴格控制公用設施和大型建筑物裝飾性景觀照明能耗,提高功能照明的的服務水平,要在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基本消滅無燈區,新建擴建城市道路裝燈率達到100%,道路照明亮燈率達到98% |
14 |
2010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廣東省LED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征求意見稿》 |
提出要重點推動LED產業發展,力爭到2015年,使廣東LED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基本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建成全球LED封裝中心和最大的產品生產應用基地。 |
15 |
2011年7月 |
國家科技部 |
《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
提出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半導體照明領域,重點發展白光發光二極管(LED)制備、光源系統集成、器件等自主關鍵技術,實現大型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等設備及關鍵配套材料的國產化,加強半導體照明應用技術創新,建設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快“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試點示范,實現更大規模應用。2015年白光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半導體照明占據國內通用照明市場30%以上份額,產值預期達到5000億元,推動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進入世界前三強。 |
16 |
2011年11月 |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局、國家質檢局 |
《關于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的公告》 |
決定從2012年10月1日起,按照功率大小分階段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公告》明確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分為五個階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為過渡期;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為中期評估期;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或視中期評估結果進行調整。 |
17 |
2012年1月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
《規劃》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總體思路、未來發展重點、區域如何布局、“十二五”期間組織實施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以及相關保障措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說明。LED相關砷化鎵單晶材料、藍寶石材料、碳化硅晶片、氮化鎵外延片入選新材料“十二五”重點產品目錄,成為“十二五”新材料發展重點。 |
18 |
2012年5月 |
國務院 |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 |
由中央財政出資22億元,進一步落實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推廣LED照明產品1000萬只(包括筒燈和燈泡),LED室外照明產品100萬只(包括路燈和隧道燈)。 |
19 |
2012年7月 |
科技部 |
《半導體照明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
提出目標包括,LED光源/燈具光效達到130lm/W,到2015年,LED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培育20-30家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較多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龍頭企業、扶持40-50家創新型高技術企業,建成50個“十城萬盞”試點示范城市和20個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產業化基地,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市場占有率,顯著提升半導體照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
20 |
2013年1月 |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檢總局 |
《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 |
設置目標有:促進LED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左右,2015年達到4500億元(其中LED照明應用產品1800億元)。LED功能性照明產品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照明應用領域重點推廣公用照明(路燈)和室內商用照明(比如筒燈、射燈、燈管),適時進入家居照明(如球泡燈)。 |
21 |
2013年8月 |
國務院 |
《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 |
明確推動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具體措施有:整合現有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術、擁有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產業鏈完善的產業集聚區,關鍵生產設備、重要原材料實現本地化配套。加快核心材料、裝備和關鍵技術的研發,著力解決散熱、模塊化、標準化等重大技術問題。繼續采取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節能照明、高效電機等產品。 |
22 |
2013年8月 |
國家發改委 |
《關于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2013年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通知》 |
提出大力發展包括半導體照明在內的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實施綠色照明工程,落實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繼續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廣高效照明產品1.3億只、節能汽車100萬輛、高效電動機500萬千瓦,推動超高效節能產品市場消費。 |
23 |
2014年12月 |
國標委 |
《嵌入式LED燈具性能要求》 |
明確要求各燈飾生產廠家嚴格按照符合人類生產生活的質量標準和技術規定從事燈具的研發和生產,這對于當前的燈飾照明行業起到了積極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同時對LED燈具產業的制造,評價和應用將起到重要的導向和指導意義。 |
24 |
2015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 |
加快發展智能化基礎制造與成套裝備。圍繞太陽能電池、LED制造,研發以MOCVD/PECVD(金屬有機化合物化學氣相淀積/等離子增強化學氣象沉淀)為代表的成套裝備。 |
25 |
2015年8月 |
廣西住建廳 |
《城鄉道路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規范》 |
在新建、改建和擴建道路的半導體照明工程中,明確照明燈具的色溫要求,市政道路不宜使用冷色光源,同時進一步推進照明節能改造,逐步完善監控系統功能,使城市照明建設朝著更加規范、節能、智能的方向發展。 |
26 |
2016年3月 |
南昌市政府 |
《關于打造南昌光谷、促進LED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
重點支持硅襯底LED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促進迅速做大規模。作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國家“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試點城市,為順應當前LED產業發展潮流,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做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集聚,打造“南昌光谷”,力爭到2020年實現產業規模500億元的目標。 |
27 |
2016年4月 |
全國人大常委會 |
關于批準《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的決定 |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批準2013年10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在熊本簽署的《關于汞的水俁公約》。根據《水俁公約》的條款,各國政府商定了一系列到2020年將禁止生產、進口和出口的添汞產品。隨著這些產品的淘汰,將進一步引進無汞替代品。 |
28 |
2016年7月 |
國務院
|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編制,主要明確“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其中包括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發展新材料技術。新材料技術涵蓋先進電子材料。即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與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與器件、高端光電子與微電子材料為重點,推動跨界技術整合,搶占先進電子材料技術的制高點。 |
29 |
2016年11月 |
國務院 |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十三五”時期,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有關部署,特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16—2020年。具體包括要提升核心基礎硬件供給能力。提升關鍵芯片設計水平,發展面向新應用的芯片。加快16/14納米工藝產業化和存儲器生產線建設,提升封裝測試業技術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加緊布局后摩爾定律時代芯片相關領域。實現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點液晶顯示、柔性顯示等技術國產化突破及規模應用。推動智能傳感器、電力電子、印刷電子、半導體照明、慣性導航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提升新型片式元件、光通信器件、專用電子材料供給保障能力。 |
30 |
2016年11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廣東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行動計劃》 |
其主要任務包括有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國際產業變革方向和競爭制高點,著力培育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推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半導體照明(LED)、新材料、新硬件等產業成為新支柱產業,扶持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成為新興優勢產業。發展分享經濟,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環境保護廳、省商務廳、省海洋漁業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
31 |
2016年12月 |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 |
《“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
據指,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綠色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是補齊資源環境短板、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客觀要求。為加快將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當中在重點技術裝備提升領域(照明和家電)方面,將推動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水平提升,加快大尺寸外延芯片制備、集成封裝等關鍵技術研發,加快硅襯底LED技術產業化,推進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生產型金屬有機源化學氣相沉積設備(MOCVD)等關鍵材料和設備產業化,支持LED智能系統技術發展。大幅提高空調、冰箱、電視機、熱水器等主要用能家電能效水平,加快智能控制、低待機能耗技術等通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
32 |
2017年7月 |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國管局、國家能源局 |
《半導體照明產業“十三五”發展計劃》 |
到2020年,我國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要不斷突破,產品品質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形成一家以上銷售額突破100億元的LED照明企業,培育一至兩個國際知名品牌,十個左右國內知名品牌。同時,推動OLED照明產品實現一定規模應用,為從半導體照明產業大國發展為強國奠定基礎。 |
(來源:新興產業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