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照明發展史從成語說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來臨就代表著光明已去,每天食生肉、飲生水,過著動物一般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先祖最初的生活狀態。然而當有一天,天雷震動,并引發了森林大火,先民們看到燒死的動物,吃起來很美味,認為這是上天的恩賜,所以從中學會了用火,從此,夜晚不在黑暗、食物不在生吃,古人的照明史也從此開始。
古人學會緣木取火
說到照明史,也許你只記得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從此開啟了新一輪的照明時代。但是你不知道的是,照明的史的發展經歷了很多歷程,不同的照明手段陪伴著人們度過了數千年的漫漫長夜,就比如下面這三個成語,你一定聽說過。
映月讀書典故
映月讀書: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江泌的人,因為家里很窮,所以白天要去工作賺錢養家,晚上還要幫父母做事,根本沒有時間上學讀書,有一天江泌看到月亮很亮,認為可以用它的亮光讀書寫字,所以就開始在月光下學習,可是月亮會慢慢移動,江泌就拿著書隨著月光一邊移動一邊看書,直到月光不見為止,后來,大家就用“隨月讀書”來形容一個人用功讀書,不怕辛苦的精神。
囊螢夜讀典故
囊螢夜讀:
晉代人車胤從小就好學,但是因為家境貧困所以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時間學習,可是有一天晚上,他在院子里看到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并發出一閃一閃的亮光,他想,將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是一盞燈嗎?于是,他將螢火蟲放在口袋里,雖然不是很亮,但是勉強可以用來讀書。此后,這個成語就啟示我們,無論環境多么惡劣,都要勤奮苦學。
鑿壁偷光典故
鑿壁偷光:
西漢文學家匡衡從小就勤奮好學,但是由于家中沒有蠟燭,所以晚上沒辦法讀書,而鄰居家有蠟燭,光亮卻照不到他家,于是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從此告誡我們學習要有恒心與毅力。
火的出現是人類照明的起源!
人類照明史的啟蒙:火
縱觀人類的照明史,火的出現是人類照明的起源,讓古人掌握了光和熱,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更是驅散了黑暗帶來了光明。這是人類照明史的開始,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人們到底經過哪些照明工具的變化呢?
火的出現是人類照明的起源
古代人的“手電筒”:火把
古人懂得用火之后,就發明了火把,他們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涂在樹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相當于古代人們的“手電筒”。也有傳說在先秦上古時期,有人把艾蒿和蘆葦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后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里面灌上蜜蠟點燃。現在仍有不少的地方保留著使用火把的習俗,彝族的火把節更是名聲在外。
古代人的“手電筒”:火把
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蠟燭
“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描寫蠟燭點燃自己照亮他人的詩句,雖然現如今蠟燭已經很少再擔負照明的功能,但仍有不少的地方需要蠟燭的存在。在生日宴會、宗教節日、集體哀悼、紅白喜事等活動中,蠟燭依舊起到重要的作用。
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蠟燭
據史料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我國產生蜜蠟的時間與西方大致相同,在歷史中,蠟燭的普及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漢朝時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就有蠟燭。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雖然普及了一些,但仍只在上層社會流通,一直到明清以后,蠟燭才走入尋常百姓家。
對比現代蠟燭,古代的蠟燭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唐代詩人李商隱詩句中就曾有“剪燭”的說法 ,當時蠟燭燭芯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直到1820年,才出現了三根棉線編成的燭心,使得可以完全燃燒。
最開始的蠟燭材質是動物油脂,一直到1825年才出現了石蠟硬脂材質,這種材質質地很軟、價格便宜,而且不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在人類照明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后來人們從石油中提煉出大量的石蠟,理想的蠟燭得到普及和推廣。
燈的第一次革命:油燈!
燈的第一次革命:油燈
一個小小的碗,底部有一個把手支撐,這樣的簡易造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豆”,也是燈的前身,燈作為照明的工具,實際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盤形物,加上油和燈芯就能實現最原始的功用,油燈的出現是人類照明史很重要的環節,也經歷了多種變革,總結起來就是下面的三個方面:
春秋戰國時期的“豆”
燈油:動物油-植物油-煤油,燈油做為燈的主要材料,經歷了漫長的變化,最開始的動物油和植物油在燃燒的時候會帶出煙,氣味很難聞,后來提煉出的煤油,燃燒充分,沒有過多煙霧產生,成為了燈的主要能源。
燈芯:草-棉線-多股棉線,最開始的草和棉線在使用的過程中無法燃燒盡而炭化,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不時的將殘留的末端減掉,這無疑是件麻煩的事情,最后出現了多股棉線,使燈芯燃燒時自然松開,末端正好翹到火焰外側,因而可以完全燃燒。
青瓷油燈
燈身:青銅-青瓷,經過青銅文化的洗禮,油燈和其他事物一樣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隨著鑄造技術的提高,外形上也得到了重要的發展,創造了中國油燈藝術的輝煌,到兩漢時期,油燈已經成為一種禮器。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青瓷技術的成熟,青瓷燈開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銅燈,而由于青瓷燈造價低廉,民間也開始普及。
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白熾燈
火把、蠟燭、油燈這些照明工具的更替變化,都沒有離開火,都是靠物質燃燒發出的亮光來照明。但是人們并沒有滿足現狀,而是繼續追求更為方便的照明方式,于是我們就進入了電器照明的時代。
人類用于實際照明的第一支電光源是英國人戴維與1809年發明的,但是一直到1870年才進入到實用階段,當時被命名為“電弧燈”,但是因為耗電極大、壽命太短,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一直到1879年,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改寫了人類照明的歷史,人類走向了用電照明的時代, 這是19世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隨后經過多年的發展燈的種類越來越多,白熾燈、熒光燈、無極燈、蒸汽燈……一系列的燈源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現代LED燈成為了人們的新寵,它小巧、壽命長、節能等優勢深受用戶的喜愛。
LED臺燈
不過,照明的設備雖然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但人們已經不單單只滿足充足的照明這么簡單,科學、健康的光源成了人們迫切追求的東西。美國曾經有一份調查報告:全球約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中。而且,人為光造成的污染逐年增加,德國每年增長6%,意大利和日本每年增長10%和12%,所以對健康光源的需求迫在眉睫。
寫在最后:
有光的地方就會有文明,數萬年前,人類懂得用火驅趕嚴寒和照明,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簡單的承載火燭,一直到現在的的LED燈,照明經歷了從火、油到電的發展歷程,同時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縮影。未來照明還會繼續前行,就目前來看,節能、環保、智能是發展的主要趨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