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5日登上“向陽紅03”船,跟隨科考隊員“漂”在東太平洋上,就聽常出海的“老大洋們”總念叨,遠洋科考有“二怕”,一怕惡劣海況,二怕不見綠色果蔬。如果這是衡量海上漂的幸福標準,無疑,大洋45航次第二航段的科考隊員幸福感爆棚。
沒有特別差的海況(據說第一航段曾遇到過四個臺風,船上大部分人都被撂翻),出海一個月后水果不重樣蔬菜不間斷。直到靠港前幾天,綠葉蔬菜宣告消失。大廚藍鋒利有點焦慮地說,“蔬菜庫里就剩洋蔥土豆蘿卜包菜花菜了”。一旁的侯艷平接過話茬,“我那菜園子很快又能收一茬,大伙夜宵時的面條還可以打點綠色。”
按照以往經驗,遠洋航行船只出海20天后,就只剩土豆洋蔥“做主”了。綠色果蔬要么消耗完,要么爛掉了。藍鋒利解釋,“向陽紅03”船是新船,再加上4—6攝氏度的蔬菜庫中每天定時釋放1—2小時的臭氧,減緩了霉菌的繁殖速度。
三樓吸煙室斜對過,靠墻立著一個五層的白色基質栽培架,周遭整齊擺放著油桶、箱子,在這個略為逼仄的空間中,小白菜、油麥菜、生菜、小油菜、空心菜、木耳菜頑強生長。
這是“向陽紅03”船艙內的專屬菜地,眼前這位濃眉大眼發微卷的湖北妹子侯艷平,精心呵護著僅有三平方米的“小試驗田”。“我在本航次的任務之一就是種菜,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基于海洋微生物研發的新型栽培基質,將海洋微生物的特殊功能引入無土栽培過程中,并在‘向陽紅03’船上首次應用。”
第二航段科考任務繁重,侯艷平不僅要值守大夜班,還要擠出白天補覺時間照顧菜園子,定期澆水并根據蔬菜生長情況調控光照溫度,精心檢測、記錄基質的含水量、電導率值、溫度以及光照等數值……
3平方米的菜地,如何照顧更多人的需求?侯艷平再三琢磨后,在四樓后甲板休閑平臺上辟出一塊地, 將部分蔬菜品種移栽到洗干凈的油桶、廢棄的泡沫盒中進行試驗。幾天后發現,室外空氣中鹽分太高,莧菜全被燒死,木耳菜、空心菜和馬齒莧卻斗志昂揚的活了下來。
“莧菜不適合海上種植,小油菜口感不錯很受歡迎,小白菜產量較高;小白菜、油麥菜、生菜、小油菜適合在室內生長。”侯艷平喜滋滋地說,甲板上更適合光照較高、耐鹽較強的蔬菜,比如木耳菜、空心菜。
如今,人們總會在天氣晴好的傍晚,溜去休閑甲板隨手拍點日落大片,順道再為菜地松松土、澆澆水。而當艙內菜園子迎來收獲季,侯艷平會貼心地放入一個小提示牌“此菜可摘”,讓全船人員都來體驗一把“偷菜”的樂趣。70多天來,這三平方米的小菜地共收獲了三茬菜,每茬有20公斤,供應給食堂夠大伙海吃一餐。
事實上,海上種菜并不是一件新鮮事,不過此前也僅限于芽苗類,比如發點綠豆芽、黃豆芽等,水葉菜仍是“奢侈品”。雖有其他科考船采用“艦船蔬菜智能生長系統”進行水葉菜栽培,但由于是水培,船舶搖晃時營養液四濺,且箱體栽培通氣性不好、光照效率較低,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而言,在船上種植水葉菜并無持續種植的成功案例。直面難題,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曾潤穎研究員申請了研究課題,聯合廈門通秴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科研攻關,研發出適合在遠洋船舶上持續種植蔬菜的新型全營養基質、營養液和光照系統,根據船上空間、不同區域的溫度等實際情況,定制了包括蔬菜品種、栽培方式、輪作方法等一套蔬菜種植解決方案。
“我們這次在‘向陽紅03’船上的小規模試驗性應用效果不錯,不僅是水葉菜種得好,而且還成功種出了黃瓜,未來菜園子規模擴大后,對船員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幫助。”侯艷平說,希望三年后項目結題時,這一模式不僅能廣泛應用于遠洋船舶,還能推廣到海島、邊防哨所、極地考察站等特殊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