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由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ASA)和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暨 2017 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閉幕大會在北京順義勝利舉行。閉幕式上,特別帶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專家要志宏帶來了“5G時代我們在功率器件領域的機遇與挑戰”的精彩主題報告,大視野,跨界視角分析了5G對功率器件的需求分析、國內在5G領域具備的技術與能力,以及未來發展的戰略與思考。
5G對功率器件的需求分析
5G時代的到來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將需要滿足三大場景中用戶的需求,包括增強移動寬帶(eMBB)、大規模機器類通信(mMTC)、高可靠低延時通信(uRLLC)。比如VR/AR、物聯網、車聯網應用等。這些應用會帶來對高速寬帶低功耗的需求,5G對系統及器件帶來了高速、寬帶、低功耗、高頻及低時延技術及要求,三大熱點將開啟萬物互聯時代,射頻芯片、基帶芯片及其它MEMS等相關需求旺盛,但國外占據一定優勢,這對我國芯片行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5G時代對器件提出了技術要求,比如最低工作頻率從 3.4GHz 到 100GHz;瞬時帶寬從 20MHz 到 1GHz;相控陣體制,功率放大器的平均輸出功率將從幾 W到幾十W;更高的效率,減少能耗提高效率;更低的成本,降低總體物料成本。等。
今年6月份,工信部進一步明確了我國5G頻段技術試驗頻段,其中,6G頻段以下為3.3-3.6G、4.8-5.0G;6G頻段以上:24.75-27.5G、37-42.5G。芯片的發展路標更加清晰。
在2G、3G、4G時代,我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有源射頻芯片(器件)基本被國外所壟斷,隨著國內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必然會在5G時代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國內在5G領域具備技術能力與基礎
國內在第二代半導體砷化鎵方面,已經建成含材料外延的完整4-6英寸研制、生產平臺,與國際同步; 形成了標準的GaAs器件及MMIC工藝;重點是PHEMT和HBT工藝,全/半自動后道裝配生產線。
GaAs主要在手機終端高效率高線性功率放大器,一般采用HBT工藝,目前大部分的手機功放均集成射頻功放、開關以及濾波器/雙工器芯片的模組形式。5G時代砷化鎵可以應用在手機終端上。
GaN工藝將在5G時代發揮重要影響,尤其是在5G的低頻段3-6GHz和毫米波頻段發揮巨大作用。國內 4英寸GaN方面,目前含材料外延的完整4英寸研制、生產平臺,與國際同步;形成了標準的GaN器件及MMIC工藝等。
雖然有基礎,但第三代半導體在5G領域也面臨著挑戰。從技術挑戰來看,材料方面,SiC單晶襯底存在缺陷和價格問題。工藝方面,目前批量生產的都是4英寸的GaN,還不足以支撐未來5G時代的發展,需要升級到6英寸。硅基氮化鎵目前也尚不成熟。封裝技術方面,毫米波器件低損耗、低成本塑封技術沒有解決。
從產業挑戰來看,當前產業鏈還有薄弱環節,比如SiC單晶襯底產能低,封測效率不高,主要是沒有形成規模市場。GaN技術本身市場規模方面,根據中國的4G基站數量推測,5G時代6GHz以下基站數量不會有質的變化,預計為千萬量級。GaN功放總市場規模為一百億美元量級。不對,對于毫米波基站應用設置,是小功率Si還是中等功率的GaN 為主,尚不明確。
當前,面向通信基站PA,國內目前已取得的進展,已開發出滿足通訊制造商要求的GaN系列功放產品。十三所的情況來看,2016-2017年已開發完成并實現小批量供貨的產品,國內通訊商5G 毫米波實驗基站的氮化鎵功放全部由國內提供
未來發展思路
未來要統籌利用現有材料、模型、工藝、電路、封裝測試及可靠性等全產業鏈優勢,分步實施,全系列開發滿足4G、5G通信所需的有源芯片、無源元件、模塊。實現自主可控,占領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的高端。
5G時代來臨,需要把目前4英寸線升級到6英寸GaN生產線;繼續加大技術投入,尤其是毫米波封測領域;密切關注低成本Si基GaN技術的發展,希望未來能夠在硅基上實現8英寸的GaN。同時,要完善產業鏈,降成本、提產能,碳化硅材料能夠國產化,實現完全的自主可控。
(內容根據現場資料整理,如有出入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