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題:高額補貼難持續 小燈泡價格如何繼續“親民”——我國LED燈產業發展透視
在持續多年政策補貼支持下,LED燈憑借節能環保的優勢和親民的價格,攻城掠地般地快速取代了傳統光源白熾燈,點亮千家萬戶。行業“十三五”規劃對這一利國利民的產品也給予了很高“期待”,到2020年要達到萬億元產值。
補貼推動了產業快速發展,同時也成為持續健康發展的痛點之一。如果政策“退坡”,產業將如何發展?價格還依然親民嗎?目前看,這已成為懸在行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從利國利民“兩筆賬”,看LED燈的“光明前途”
半導體照明,包括發光二極管LED和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具有耗電量少、壽命長、色彩豐富等特點,被譽為“照明領域的一場世界性技術革命”。
忽如一夜春風來。短短幾年間,LED燈成了我國照明市場的“主角”。這場“春風”,就是技術革新的強有力推動和節能環保的大趨勢。
有試驗數據顯示,一只LED燈可用約5萬小時,如果每天只用3小時,那么從孩子出生一直用到讀大學,理論上都不用換燈泡。白熾燈的“壽命”要短許多,大約只有1000小時。
耗電量也是天壤之別。美國電力研究協會算了一筆賬:一只相當于60瓦白熾燈亮度的LED燈每天開10小時,年耗電約合人民幣30元,而60瓦白熾燈的年耗電則要160元。
據國家節能中心提供的數據,照明用電約占全國用電量的14%,因此,做好照明節能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這也是政府大力推廣LED燈使用的主要原因。
據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徐強介紹,我國已基本淘汰60瓦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所剩市場占有率也不到5%了。通過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這些年全國已陸續推廣LED高效照明產品7.8億只,老百姓不僅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更為節能環保做出了很大貢獻。
發展“瓶頸”顯露,補貼讓企業患上“依賴癥”
政策支持、節能環保深入心,使半導體照明產業在我國迅速崛起。如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照明產品生產、消費和出口國。過去5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產值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長。
產業發展的同時,一批骨干企業也在迅速成長。在A股市場上,以LED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從2010年的2家發展到目前35家。“這幾年公司銷售年均增速超過15%。”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志東說。
但不可回避的是,快速發展的半導體照明產業也逐漸顯露出“瓶頸”,高額補貼讓企業患上了“依賴癥”。
記者查詢一些半導體照明上市公司年報及公開信息估算發現,國內一些行業領軍企業所獲補貼動輒上億元,名義一般為“技術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設備補貼”“季度產業補貼”等。有企業過去5年獲補貼高達25億元,有的年份補貼竟占其凈利潤過半。
地方鼓勵半導體照明行業也多采取補貼方式。廣東省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就提出,財政投入220億元支持包括半導體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南昌市新近出臺促進LED產業發展政策,按照每個產業研發、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購買設備發票額的30%給予資金資助。
有專家感慨,政府補貼原本是為了推廣LED燈,助有實力的企業一臂之力。但一些企業卻患上“政策依賴癥”,補貼反而成了其主要利潤來源。
還有部分企業補貼后盲目擴大產能,其結果是產能過剩,價格戰頻仍,企業無心研發……2015年LED行業迎來“寒冬”,近4000家中小企業倒閉。
尋求關鍵技術突破,市場巨大潛力還有待開發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該產業要達到10000億元產值。萬億元產值如何實現?業內專家說,離不開市場需求持續釋放,但不能僅靠補貼維持市場低價,一旦補貼“退坡”,行業何去何從?
從去年開始,一些地方已出現針對LED行業補貼的“退坡”跡象。如果企業為填補“虧空”,借此提高LED燈價格,市場會不會買賬?因此,行業要早做打算。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先例值得借鑒。
在日前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等單位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上,專家呼吁,我國半導體照明需加快培育產業創新力與競爭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掌握市場話語權。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在照明高端技術、產品創新、裝備制造市場應用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此前,飛利浦照明“群訴”中國照明企業,暴露出的正是國內企業核心技術的缺失。
國際投資機構IDG資本投資業務負責人梁為棟認為,該產業未來5年仍有望持續增長。汽車、農業、醫療照明蘊含巨大潛力。
專家表示,下一步,我國半導體照明要在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并通過應用領域的拓寬和市場環境的持續規范,使LED一直保持市場優勢,萬億產值目標不難實現。半導體照明產業“前途”依舊光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