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生理參數綜合測試平臺調試
在科技的支撐力越來越強大的時代里,人們對于生活質量、健康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對照明的需求已不只是表層應用于幫助“看見”,而是更加注重照明產品對人深層次的“看不見”的影響,于是對照明環境的健康舒適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創新鏈思路將帶來照明健康
11月2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面向健康照明的光生物機理及應用研究”在蘇州悄然啟動。據悉,該項目總預算經費2855萬元,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牽頭主辦,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提供支撐。
“項目集合了涵蓋光學、人類功效、臨床醫學等領域國內半導體照明光健康研究的優勢力量,匯聚了國內頂尖半導體照明企業,為半導體照明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技術基礎和產業化基礎。”中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團隊骨干成員主持承擔過十多項“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項目,同時根據項目需要,吸收了新的優勢單位和成員,包括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中心,3個省部級工程中心;匯聚了國內年產值近60億元的數家頂尖半導體照明企業。
據了解,該重點專項采取了“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標準體系構建”的全創新鏈思路,通過明確半導體照明產品的光生物影響機理,形成客觀生理指標評價方法,給出半導體照明產品健康性提升的技術解決方案、實現健康照明的產業化應用、構建“光健康”標準體系。
智能的虛擬視覺大腦
“如今,屈光不正已經成為我國的‘國病’,半導體照明雖然是應用前景最為廣闊的新型照明技術,但產品的健康性和對人體的光生物影響機理不明確一直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參與該項目的研究員史國華說。他在蘇州醫工所從事眼科成像和視覺的科學應用研究。
史國華描述了基礎屈光、調制傳遞函數、點擴散函數等眼球的多項生理參量,要想把光對視覺的影響參數描述清楚,共需要二十多種設備來測量。
“我們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購置進口設備,能短時間內得出結果,但因為進口儀器做不到所有數據開源,只有結果沒有過程,沒法在第一時間開展標準溯源研究。另一條路就是自主研發測量儀器,時間長一點,但數據能開源,為之后的標準制定工作奠定基礎。另外,還有些特殊檢測設備,只能自主研發。”史國華他們已經研發出部分測量儀器,并獲得了十幾項生理參量。
“下一步我們希望將多功能儀器集成在一起,在一個照明環境下快速把所有生理參量測出來。”他自信地說,“預期將形成樣本量大于12000人次的半導體照明光生物影響生理數據庫,樣本量大于1000人次的光生物影響病理數據庫。”史國華告訴記者,通過各種參量,結合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將構建光環境評價的模型,最后將誕生一個虛擬的視覺大腦。這意味著今后的燈具評價將變得智能和快捷。
后續產業規模過500億
在應用開發方面,科研人員將申請發明專利11至12項,根據視覺安全、健康舒適度和光品質要求,研發不少于3套符合光健康要求的半導體照明產品,進行不少于5處建筑場所的健康照明應用示范,包括工廠、學校、住宅及醫療場所。
“按照研究思路,我們未來的終極目標是每個家庭、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根據需求定制一套舒適感最佳的照明設備。”這是史國華的期待。
科技部原副部長曹健林對項目提出了希望:“這么多參與單位能夠做到強強聯合,除了光照健康標準的‘軟產出’,還希望有一些‘硬產出’,能夠設計出符合國人需求的健康照明燈具,還有光健康評價的儀器設備。”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表示,該項目的研究將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和在國際科研領域爭取技術優勢起到顯著的作用,同時切實提高半導體照明產品的健康屬性,服務于市場與消費者。
據估計,該項目后續帶動產業規模達500億元以上,將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突破同質化競爭困局、占領“以人為本的照明”這一產業新制高點起到積極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