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十九大代表趙亮呼吁,要加強電網互聯互通,推動構建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那么,電網互聯互通,對于推進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對于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什么現實意義呢?
受資源條件、電源結構、負荷特性、電網接收能力等因素影響,目前我國還存在能源消納不平衡、電源與電網發展不協調及電源結構不合理等現象。如何解決新能源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合理三個方面問題呢?答案就是要加強電網的互聯互通工作。從中國看,構建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全國能源互聯網,實現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互濟、風光互補,基本形成了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特高壓輸電網絡,大幅提升能源配置能力和電網安全供電水平。面向世界,中國又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推進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促進跨國能源電力貿易,積極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電網互聯互通需要特高壓技術來支撐,而特高壓的背后,是中國標準體系和中國話語權的確立,特高壓是我國為數不多、世界領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成果。目前共發布國際標準46項、行業標準61項、企業標準171項,國際電工委員會有4個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就設在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在特高壓、智能電網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9項、中國專利獎46項,整體技術水平實現“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使得在標準方面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日益增強。目前,我們已經累計建成“八交七直”特高壓工程,“二交四直”正在建設,使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特高壓商業化運營的國家。
由此,加強電網互聯互通,促進能源變革創新,推動能源轉型發展,不僅能夠提高社會綜合能效,大幅減少化石能源直接燃燒,而且能夠滿足各類用戶式樣化、智能化用電需求,不斷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可以實現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