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彰顯。
回顧今年以來并購重組的審核節奏,從年初放緩到年中提速。從嚴監管貫穿全年,通過率卻成為今年資本市場亮點,高達91.82%。由此可見,并購重組步入新的階段。
同時,同行業或上下游整合的并購案例不斷增加,監管對市場的引導效果愈加明顯,以產業整合為目的的并購重組占比達到六成。
嚴監管、高過會率
在多名業內人士看來,今年并購重組審核環境跌宕起伏,所幸在年中見到“光明”。
據了解,2016年并購活動井噴。然而從去年年底開始,監管的審核尺度收緊。
尤其在今年前五個月,審核節奏全面放緩,重組委召開會議次數明顯減少,僅有52家,平均每月10家企業上會;而去年同期則達到111家,超過今年前五個月的兩倍。
深圳一名并購領域的PE人士向21世紀資本研究員解釋,往年上市公司盲目并購炒作,尤其進行不少跨界并購,涉足手游與影視,出現很多問題。“當年真正做產業并購的人不多,有的為了進行市值管理做概念式并購;有的主營業務沒有利潤空間,而實際控制人找不到方向,開始盲目并購?,F在出現商譽減值、業績不達標情況,監管層就是要治理這些并購亂象。”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監管層陸續出臺圍繞并購重組的新規,比如去年9月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今年2月監管層又要求并購重組的配套融資要符合再融資新規等。
在上述人士看來,這一系列新規有效減少并購重組的盲目性。“我理解是,上半年仍然處于整頓期,市場也在適應新的審核尺度,所以審核節奏慢;但問題解決后,并購重組就進入有序發展階段。”
據了解,變化發生在6月份。監管層頻頻發聲鼓勵并購重組發展,表示大幅簡化行政審批,鼓勵基于產業整合的并購重組,嚴格重組上市要求,加強并購重組監管。根據公開資料顯示,6-7月上會的上市公司家數翻倍,分別達到23家、27家。上會家數自8月后有所回落,截至12月14日,平均每月上會家數為13家。
在通過率方面,并購重組今年過會率高企,表現遠好于IPO。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4日,共有159家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項目上會,其中有146家通過發審會,實現高達91.82%的過會率;僅10家企業被否。
其中自9月19日起,并購重組經歷了近3個月的零否決率,直至12月7日東方市場(000301.SZ)被否才打破記錄。
但高過會率并不意味著審核放松,而是因為前期從嚴審查。
北京一家券商并購人士表示,在反饋意見階段,預案大多要經歷1-2輪修改,才得以“過關”。“監管層主要對配套募集資金、標的盈利模式的信息披露、盈利能力、協同效應比較關注。”
他同時指出,部分標的屬于不受鼓勵的行業,在嚴監管下會選擇知難而退;亦有并購方案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或無法解釋清楚等問題,最終宣布終止,因此實際否決率要比重組委否決率更高。
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有322家上市公司選擇終止并購重組。
產業并購占比第一
從導向來看,產業并購是近年來監管層鼓勵的方向。根據數據統計,產業并購占比進一步提升。
以重大資產重組為例,根據WIND統計,今年有272例為產業整合,占比達到60%;而去年同期則有228例,占比58%。而進行多主業擴張并購的則有95家,占比為21%。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12日表示,在已審結的并購重組交易中,同行業、上下游產業整合單數占比不斷提高,監管政策對市場的正面引導效果更加明晰。
數據顯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產業并購的兩大熱門板塊,分別有26家、24家。
此外,“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與“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三大行業也是產業并購“多發地”,依次有18家、18家、15家。
前述深圳并購領域的PE人士表示,整體而言,一類為新興領域進行產業整合,形成行業龍頭;一類為傳統行業或低端技術領域進行產業升級。
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例,今年以來其細分領域的產業并購亮點突出。
比如今年較為熱門的半導體板塊,有木林森擬定增收購明芯光電100%股權;長電科技發行股份收購星科金朋;通富微電收購富潤達49.48%股權及通潤達47.63%股權;航天機電收購erae AMS70%股權。這當中還包括了跨境并購。
以木林森為例,由于此次“蛇吞象”形式跨境收購德國百年老店,在市場引起廣泛關注。10月31日證監會受理其收購LEDVANCE的交易,并在12月1日進行意見反饋。
據了解,公司早在今年年初收購明芯光電,而明芯光電尚未有實際經營業務,其主要資產為間接持有目標公司LEDVANCE的100%股權。LEDVANCE為歐司朗燈具業務的承接主體,歐司朗是全球第二大的照明產品及方案提供商,總部位于德國,主要產品包括傳統光源、LED光源。LEDVANCE年營業收入超150億,是木林森的3倍。
國信證券歐陽仕華分析師在12日表示,木林森通過Ledvance獲得重要出???,能充分發揮木林森高效制造能力,輸出公司高性價產品。另一方面,公司將繼續強化封裝實力,整合中游及下游規模經濟優勢,打造覆蓋全球營銷渠道,延伸更多產品線。
他認為,2018年木林森+Ledvance有望做到35-38億美元。木林森成長驅動力來自于三駕馬車,“元件及半導體材料+世界級代工服務+全球品牌業務”,最終形成LED全產業鏈的航母級企業,有機會成為年營收超過1000億人民幣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