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寶能新能源汽車、粵芯芯片項目暨廣州開發區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園、知識城南方醫院在中新知識城動工。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市政協主席劉悅倫分別與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廣州市金譽實業投資集團董事長李永喜、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公司董事長黃愷生等粵芯芯片及首批簽約落戶廣州開發區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園的15個項目負責人(含9個芯片設計項目、1個設計測試服務平臺、3個封裝測試項目、1個材料項目、1個產業基金項目),南方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敏生、南方醫院院長李文源、南方醫院黨委書記朱宏座談。市領導陳志英、周亞偉、潘建國、黎明參加。
任學鋒對項目動工表示祝賀。他說,廣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優化經濟結構,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適應產業變革和資源要素市場配置新趨勢,創新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理念,堅持以人才集聚帶動項目、技術、資金集聚。
堅持主導產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目前已經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加速集聚集群發展的態勢。寶能新能源汽車項目將對廣州鞏固提升汽車產業優勢,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揮重要作用。
粵芯芯片項目填補了廣州芯片產業空白,將為廣州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推動廣州制造向廣州智造轉型升級。建設知識城南方醫院是疏解中心城區功能,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希望進一步優化規劃設計,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廣州將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
姚振華、李永喜、陳敏生等表示,廣州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城市環境和營商環境一流,產業體系配套完善,人才和資金優勢明顯,城市集聚輻射能力強,是業界矚目的創新高地、投資高地、價值高地。將進一步對接廣州發展戰略,深化與廣州合作。
粵芯12英寸芯片項目:2019年投產,帶動千億元上下游產值
昨日,廣州實施IA B計劃的標志性項目———粵芯12英寸芯片制造項目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破土動工,廣州開發區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園同日啟動建設。這是廣州首座12寸芯片廠,標志著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科技產業的新跨越。項目由廣州市金譽集團、半導體專家團隊、廣州開發區科學城集團共同設立,投資總額約70億元,月產3萬片12英寸晶圓芯片,投產后年銷售收入30億元,達產后銷售收入100億元,將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1000億元產值。項目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新能源新材料價值創新園內,預計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產。
項目聚集了美國、新加坡等國際化的優秀技術、管理團隊,將聯合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產業基金等企業,打造中國第一座以虛擬IDM(VIDM,VirtualIDM)為營運策略的協同式芯片制造項目,滿足中國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能、5G等創新應用的模擬、混合制程芯片需求。
焦點:如何打造“芯城”?
15家企業集聚,打通產業鏈,讓“芯片落地”
芯片,極為微小的電子器件,它被喻為“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官方介紹,長期以來,廣州缺乏大型芯片制造項目,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背景下,“廣州芯”產業破局在即。昨日,伴隨粵芯項目落地后,15個項目也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集體簽約。這15個項目將為芯片產業上下游服務,以粵芯項目為龍頭,打通產業鏈。
粵芯項目從聯系到開工僅半年
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海明向南都記者介紹,之所以到廣州來,最初的想法就是因為廣州缺“芯”。“我們期盼與政府、資金方形成良好互動,使芯片項目盡快落地廣州。”
李海明認為,在設立一個公司的基本條件方面,比如政府、投資方和產業基金等,廣州都做得很好,這是集成電路的產業和人才匯聚的重要原因。“土地方面,廣州市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廣州市也制定了系列的人才協助計劃,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大家才愿意從不同地方到這里創業。另外,我們與科學城集團和金譽集團,在資金方面很快達成共識,所以整個項目從開始聯系到動工才花了6個月時間。”
不僅是粵芯,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園區內的其他企業也看中了廣州的市場需求、人才資源,及開發區的營商環境和企業扶持政策等。
上下游企業盼粵芯開工
但企業更加關注的還是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園區所帶來的產業集聚效應。據了解,集體簽約的15個項目涵蓋設計、封測、設備、材料的上下游產業項目,總投資約39億元,達產產值約115億元。
15個項目和粵芯項目是何關系?南都記者了解到,15個項目要為芯片產業上下游服務,是要構建以粵芯項目為龍頭,關聯15家企業的“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為一體的作業模式。
“粵芯是一個集成電路制造公司,但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芯片制造只是其中一環。整個產業鏈還包括上游的芯片設計、下游的封裝測試,最后才運用到終端,做成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我們落戶廣州,是希望把整個芯片的產業鏈帶進來。這樣,一個芯片設計完了,就到我們的廠里做生產,生產完了我們可以直接到旁邊的封裝測試廠進行測試。”李海明說。
其他企業也有同樣想法。廣州動能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鵬飛表示,現在公司面臨的難題是產能不足,“希望粵芯趕快開工,到時將提供每月10000片芯片以上的訂單”。深圳銳駿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馮稀亮也表示,希望粵芯趕快動工投產。
從設計、生產到封測,園區一條龍服務
這些上下游企業的期許正符合李海明對當前國產芯片產能不足的判斷。相對于8英寸芯片生產線,粵芯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效率可達原來的2.25倍,“能迅速滿足國內模擬、混合制程芯片的市場需求,起到帶頭作用。”據了解,粵芯項目不僅是廣州第一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用12英寸廠、虛擬IDM的方式直面電子產業鏈對于芯片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這在全國都具有首創性。”
粵芯預計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產,李海明希望到時把產業園上下游企業全部鏈接起來,形成一條集成電路價值創新產業鏈,真正實現“芯片落地”。“廣州的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電子產業所對應的模擬、混合制程芯片等需求非常大,交貨也要求迅速。產業聚集后,從設計到生產到封測,交貨期縮短,交貨量增大。在客戶應用端產生問題時,園區能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完成應用開發。”李海明解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園區的意義。
分析:引入項目有何策略?
牽住“牛鼻子”質與量兩手抓
今年以來,廣州多個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方面投入了較大力度,廣州更是在此前公布的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中明確,到2019年底,廣州新一代信息產業體系要進一步完善,總產值要爭取突破7000億元,加快構建以高世代面板和新型顯示為核心的新一代顯示技術研發體系和產業鏈,打造“世界顯示之都”。其中,要以中心城區、黃埔區、南沙區、花都區、番禺區、增城區為核心,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南都記者觀察發現,近兩年來,廣州在引入IA B項目上,除了看重項目的量外,也十分看重質。一名區投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廣州也有一些大型的創新項目,但這些項目沒有將核心技術滲入到廣州,形成產業鏈條。但近年引入的項目則不同,以富士康8K項目為例,對廣州、增城區來說,更加期待它的入駐能帶動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這就是高端企業說的產業環境,這一點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該負責人說道。
這一想法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也有所體現。在該區看來,粵芯項目是該區抓住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和全球產業布局調整的重要戰略機遇。未來,該區希望集人才、技術、產業、市場、資本于一體,主動推送合作機遇,以粵芯為樞紐項目,帶動10余個上下游產業項目聯動集聚。
此外,南都記者發現,此項目又體現了今年以來廣州多個區拉大項目的策略:“創新大項目+”,通過一個龍頭項目引入其他項目進入。以粵芯項目為例,項目團隊在串聯廣州的半導體產業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推動其他項目落戶黃埔區、廣州開發區。12月25日集體簽約的15個項目中多數是通過粵芯項目引入廣州知識城。
未來,這一策略也將持續。該區今年引進的另一個重磅項目是芯恩協同式芯片制造項目。今年9月,黃埔區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與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博士簽署協同式芯片項目合作備忘錄。據悉,基于張汝京在集成電路行業的影響力,國內尤其是廣東省內一批集成電路的上下游企業紛紛響應,表示希望參與協同式芯片制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