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2018年將是LED小間距顯示屏的豐收年,從年初COB封裝技術引關注,再到近段時間LED顯示屏行業內眾多企業相繼推出MINI LED產品,爆發MINI LED技術獲突破的熱點話題,這不僅表明LED顯示屏廠家對LED小間距的高度重視,也意味著小間距顯示屏技術正在闊步向前邁進,并取得不菲的成績。那么,在小間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整個LED顯示屏行業之時,MINI LED及COB作為當下最前沿、最成熟的小間距技術,究竟誰將更勝一籌,贏得市場的青睞呢?
四合一封裝技術獲突破 MINI LED成功落地
6月中旬,眾多企業相繼推出新一代小間距LED顯示新品——MINILED,眾所周知,MINI LED是100微米或者以下顆粒尺寸的LED晶體的應用,這種更小的晶體顆粒,幾乎是傳統300微米尺寸LED晶體顆粒原料耗費的十分之一。更小顆粒的MINI LED雖說節約了上游成本,縮小下游終端像素間距指標,實現0.2-0.9毫米像素顆粒的極小間距顯示屏,但這也意味著為中游封裝技術帶來了更高的技術挑戰。而新一代MINI LED新品之所以能夠得以成功落地,正是因為突破了中游封裝技術的挑戰,實現了四合一陣列化封裝技術的應用。
新一代LED小間距技術之爭 MINI LED or COB?
四合一封裝技術可以視為傳統表貼燈珠和COB產品之間的折中策略:一個封裝結構中有四個基本像素結構。這不僅簡化技術工藝,降低“表貼”焊接困難度,更有助于小間距LED顯示屏壞燈的修復,甚至滿足現場手動修復的需求。此外,有了四合一技術的助力,讓表貼工藝照樣大顯身手,如今,適用于1.0間距尺寸的表貼技術,就可以制造最小0.6間距的LED顯示屏,極大程度上繼承了LED顯示屏產業最成熟的工藝,實現了終端加工環節的“低成本”。與此同時,四合一封裝技術作為一種“更小晶體顆粒的LED”顯示技術,不僅支持更精細的顯示畫面,打破長期存在的主流產品間距瓶頸,更是有效攻克LED顯示的像素顆粒化等難題,大幅度提升整屏堅固性,為受眾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
由此可見,四合一封裝技術不僅降低了研發成本,在顯示效果及體驗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也成為了四合一技術能夠獲得市場成功的重要核心因素,并助力四合一技術有望成為小間距顯示領域的“黑馬”。
COB封裝技術引關注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COB技術同樣作為一門新興的LED封裝技術,與傳統的SMD表貼式封裝不同,他是將發光芯片集成在PCB板中,有效的提升了LED顯示屏的發光光色,達到降低風險及成本的效果。據了解,如今采用COB封裝技術的小間距LED顯示屏,已經被稱為第二代小間距LED產品,其像素間距在2mm至0.5mm之間,是LED小間距高清顯示的未來。特別是從今年開始,COB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就呈現出高速增長的勢頭,稱為一些主打高端智慧調度中心市場的“寵兒”。
當然,COB封裝技術之所以能夠收到如此大的關注,離不開其應用在小間距LED顯示屏上獨有的優勢。如COB封裝過后,不再需要傳統“表貼”過程,由于省略了一步高溫高精度工藝,從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此外,COB技術應用下的小間距LED產品,天然的“非顆粒顯示”,畫質的均勻性、色彩曲線、可視角度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OB封裝技術也隨之成為了小間距LED“視覺舒適性”和“體驗效果”提升的最好技術路徑。數據表明,2017年COB小間距LED屏的銷量增幅超過200%,是整個小間距LED市場增幅的近4倍。
產業升級 技術還需不斷完善
雖說MINI LED技術與COB技術都在不斷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就現階段而言,兩者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COB技術來說,其研發技術成本依舊過高,目前主要應用在高端室內指揮調度系統等“不差錢”的領域,而無法較大規模的占領整個LED顯示屏市場;四合一技術也有其劣勢,在封裝階段,最終產品的顯示像素間距已被確定,這使得中游封裝企業必須提供更多規格的四合一燈珠,從而要求產業鏈的上下游合作更為緊密。
整體上來說,如果MINI LED技術與COB技術相互取長補短,將會為客戶帶來更加完美的選擇,而多種新型技術的共存,對于行業的發展來說必定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正如最初的直插技術到表貼技術,只有更適用市場的小間距技術,才能夠贏得龐大的小間距市場,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那么,MINI LED與COB究竟誰能更勝一籌?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