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參與的“人造月亮”構想有望在2022年初步實現——2020年首顆“人造月亮”將完成從發射、入軌、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并發射,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發射升空,并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實驗。
天府新區系統科學研究會主任武春風說,我國的“人造月亮”準確表達是一種攜帶大型空間反射鏡的人造空間照明衛星,預計部署在500公里以內的低地球軌道上,其光照強度最大將是現在月光的8倍。按照相關研發計劃,2020年“人造月亮”完成從發射、入軌、展開、照明到調控的整體驗證工作后,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在我國三大衛星發射基地選其一展開發射工作。“屆時,這3面巨大的反射鏡將等分360度的軌道平面,3顆‘月亮’交替運行可實現對同一地區24小時不間斷照射,反射的太陽光可覆蓋地表3600—6400平方公里的范圍。”
針對網友擔心的影響生物作息等問題,武春風說,“人造月亮”的光線強度與照明時長均可做調整,照明精度也可控制在幾十米之內。雖然說“人造月亮”是月光的8倍亮度,但考慮到大氣運動等因素影響,工作區的實際光照度大致相當于夏季的黃昏時刻。屆時,人們能感受到的“人造月亮”光照度,為路燈光照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其可以做到“指哪打哪”、“亮度可調”,不必擔心“生物鐘錯亂”這種問題。
特別是在民用領域,“人造月亮”充分利用太陽光,與夜間的路燈照明形成互相補充,節約了大量基礎設施用電消耗。在日照時間短的冬季,“人造月亮”提供照明,可起到適當讓黎明提前、黃昏延長的作用。“以對成都50平方公里區域提供照射為例,每年可節約電費開支約12億元。在地震等自然災害導致的停電區域,也可以用‘人造月亮’空間照明實現舒緩恐慌、有光救援、便捷安置等。”武春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