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發布2018年度業績預告的1212家上市公司中,52家公司提及將受商譽減值影響,其中,23家公司業績出現下滑,13家預計虧損,還都在中小板。
商譽減值損失會引爆上市公司業績地雷嗎?
回想2014年-2016年,資本市場并購達到高峰,多少牛股借此股價一飛沖天。如今業績承諾陸續到期,不少并購標的業績變臉,商譽減值風險高懸,伴隨著公司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如全通教育(300359),在2015年并購9大項目,股價一度漲至467.57元/股(按前復權計,為99.42元/股),而如今,每股僅6.27元。
日前,證監會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著重明確上市公司合并形成商譽每年必須減值測試。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如今發布2018年度業績預告的1212家上市公司中,52家公司提及將受商譽減值影響,其中,23家公司業績出現下滑,13家預計虧損,還都在中小板。
當年的承諾還能不能實現?時間,才是最好的檢驗者。
瘋狂并購的產物:1.45萬億商譽高懸,中小創更需警惕
從被稱為“并購元年”的2012年開始,A股上市公司商譽規模便開始急速狂奔。截至2018年三季度,商譽規模達到歷史最高峰的1.45萬億元,與六年前相比,相差約8倍。
2015-2016年,資本市場的并購達到高峰,2015年商譽增速高達96%。在2016年9月,證監會修訂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有效的降低了借并購炒作的現象,商譽快速增長的勢頭逐漸放緩。
相對于商譽原值,商譽的資產比則更應值得關注,這意味著,一旦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損失,會否引爆業績地雷。
整體來看,A股最新商譽規模占凈資產比例約為3.73%,商譽減值對全市場影響有限。但中小創公司風險則需警惕。2018年三季度,創業板商譽規模為2761億,占凈資產比例高達18.62%,中小板為3774億,占比為10.64%。
實際上,商譽減值損失風險已在2017年有所體現,當年商譽減值損失已經由前一年的114億元猛增至366億元,其中,堅瑞沃能(300116)、中國石油(601857)、*ST巴士(002188)三家合計計提了近百億元的減值損失,受此影響,堅瑞沃能、*ST巴士2017年分別虧損37億和20億,股價也跌去近8成。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均為中小創公司,曾經都因并購重組股價攀升,如今落得一地雞毛。
高商譽集中地:傳媒、計算機、醫藥商譽規模超千億
從行業來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傳媒、計算機、醫藥生物三大行業商譽余額規模均超過千億元。
若從資產占比來看,以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過10%的傳媒、休閑服務、計算機、醫藥生物、家電等五大“輕資產”行業來分析,雖說總體商譽大增在2014年至2016年,但細分來看,傳媒行業商譽主要在2014年至2016年一季度形成;休閑服務相對滯后,2015年至2016年中爆發,在2016年中報占比曾高達32.49%;家電隨后,主要集中在2016年-2017年中,計算機與醫藥生物則保持持續上漲。
一般而言,并購標的業績承諾期往往在2-4年,以此預測,商譽減值的高峰預期出現在2017-2019年。
年報顯示,2017年商譽減值損失大幅增加,傳媒行業以69.34億“拔得頭籌”,電氣設備、采掘業緊隨其后。而從目前年報預告來看,這些行業在2018年商譽減值風險依然居前。
承諾的檢驗者: 13公司因商譽減值預計2018年虧損
雖然商譽高不等于商譽減值高,但那些商譽規模動輒百億的公司還是應該警惕,特別是中小創公司。三季報數據顯示,13家上市公司商譽規模在百億級商譽規模,而商譽占總資產比例超過50%的有21家,更有18家公司商譽規模超過了凈資產。
此前,雖然并購標的業績承諾是細分到每年,但一般上市公司到業績承諾到期之后才會進行商譽計提。就此情況,證監會日前專門針對商譽減值發出第8號會計監管風險提示,著重明確上市公司合并形成商譽每年必須減值測試,不得以并購方業績承諾期間為由不進行測試。
可以說,2018年商譽減值風險高于去年,原先業績承諾在2019年、2020年到期的項目在今年也要面臨計提商譽的風險。
截至11月27日,有121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8年業績預告,其中52家上市公司在業績變動原因中提及商譽減值影響。其中,傳媒行業11家,電氣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則分別有7家、6家、5家。其中,寧波東力(002164)、雛鷹農牧(002477)等5家公司預計2018年虧損額均在1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