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更理性的聲音,展現更前沿的思考。近期,一場跨界聯合的2018中國智慧燈桿產業調研白皮書華東區圓桌會議在上海舉行。出席會議的顧問就今年智慧燈桿產業需求方的根本性變化,產業業態演變路徑以及未來發展形態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以下整理了會議中顧問交流的十大關鍵問題以及相關回答,探析智慧路燈桿產業發展的那些事兒。
一、如何理解智慧路燈桿中的“智慧”,最終是要實現什么目的?
尹椿榮:智慧指的是實現互動。讓走在街上的人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燈桿加一個燈頭或者其他設備。而應該確實給他提供便利,跟他產生互動,這個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方向,智能化是手段,最終是能產生互動體驗。
王愛群:智慧是人與物要產生互動,是一個信號雙向反饋進行交流的過程。智慧就要能自動生成解決方案。智慧解決方案的目的是什么?為人服務。
邱永紅:大家一上來都叫智慧路燈,但其實里面應該分成三個檔次。
第一個是加上一個單燈控制,我覺得不能算是智慧路燈,它的定位就是一個智能路燈,加了一個控制平臺而已。第二個是在燈桿上面加很多設備,但是實際上它的所有設備都是到后臺來進行單獨控制的,這個從專家的角度來講,是叫多功能桿,不能稱為是智慧路燈桿。它沒有大腦在前面,前端沒有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如果說具備了一些功能,在前端收集到信息以后能夠獨立處理,有大腦在前端進行快速運算這種能力的,這個才是智慧路燈桿。所以說要引導這個行業發展的話,一定要有明確的定義。
二、智慧路燈桿如何走進用戶的眼球,需要經歷什么過程?
尹椿榮:一個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是有過程的,人們對它的了解和熟悉也需要時間。首先你要讓用戶知道這個新事物,這是認知的過程,然后慢慢熟悉這個新事物,這是認識的過程,最后是看到新事物的優勢,這是認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復雜的,是需要成本和代價的。如果第一步第二步都走不通,絕對沒有第三步。那用戶不認可這個新事物,你要他去買你的系統,買你的產品是不可能的。
所以智慧路燈桿在推廣應用前,必不可少的一步是要進行概念驗證。證明智慧路燈桿的價值。有了概念驗證,接下來再去做一個可行的、確實可以落地的實施方案的設計。
三、智慧路燈桿試點建設需要考慮什么問題?
楊方勤:試點的建設不能盲目,一定要想清楚智慧路燈桿建成后到底給誰用?如何用?
例如:5G微基站建在桿子上面,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將來會不會統一來用?攝像頭,到底是給城管用、交警用、還是給公安用?
給城管用:城管用什么東西?解決什么問題?設備安裝的高度、密度行不行?給公安用:符合不符合公安的安全規范和要求?給交警用:是照車道形式情況還是照車輛違章?等等問題都要想清楚。
因此,沒有特定用戶的東西一定不要上,對于特定用戶買不買、會不會用的問題,商量完了以后再上。事先要采集好用戶的使用習慣,再去想如何滿足他們的使用習慣。
四、目前各地在智慧路燈桿上的試點情況如何,從何做起?
楊方勤: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智慧路燈桿是個好的事物,目前基本上北上廣深都在推動,其他城市也有很多試點。無錫現在好幾個區已經試點完成。他們先不講智能化的東西,先講共桿。把路口指示牌,交通信號燈等先拔掉,然后安裝到一個桿子上去。這樣就節約了土地,也更具美感。現在智慧化還想不清楚,但是共桿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實用的。
上海部分區域、北京通州等地也是共桿先行,至于說智能化、智慧化在哪里?下一步可能要把各個部門的需求逐漸采集清楚,后面加上相應的設備應用才會出現。
五、如何看待智慧路燈桿目前的發展局面?
劉毅:智慧路燈桿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扯面很廣,目前比較亂。像我們現在不光參與照明圈,還經常參與到智慧城市、通信界、物聯網界、還有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安防等領域。所以我覺得也是有一個邊界的問題,到底這個智慧路燈桿最后要做什么?也是我們現在不斷思考的問題。
楊方勤:智慧路燈桿現在特別火,各行各業跟它相關的都在探討可以不可以一起合作做這個事情。照明、交通、安防、通信等這些行業都參與其中。現在是百花齊放,都在摸方向的時候,肯定會有一段時間是混亂期,需要一步步發展。
現在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試點,這個試點和當初的道路照明發展不一樣。當時道路照明發展更多的是照明產業聯盟在推動,從國家層面更多的是科技體系在推,現在是政府一把手在推動。
王愛群:我們需要理性看待智慧路燈桿的發展,企業不要盲目沖進去。它本身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涉及很多層面的問題,不是一個企業能解決的,是需要政府和產業鏈結合起來才能往下發展的。這是一個很嚴謹的問題,不是一個說好大家就一起上。
六、政府在智慧路燈桿建設方面的力度如何?
楊方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廣東省的力度很大。繼今年5月份廣東省政府出臺《廣東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推進“一桿多用”試點,推廣具有“一桿多用”功能的城市智慧燈桿以來,深圳、江門、惠州、珠海、梅州、中山、清遠、東莞、湛江等市相繼跟進出臺具體落地政策,制定智慧燈桿實施流程。上海在“多桿合一”的推動上也做的亮眼。
七、各地出臺了哪些智慧路燈桿產品標準與應用標準?
楊方勤:目前智慧路燈桿的產品標準很多地方陸續在出臺,上海率先出臺《上海市道路合桿整治技術導則》,深圳也出臺了《深圳市多功能桿智能化系統技術與工程建設規范》,馬上廣東以及其他地方也會陸續推出。各個地方的產品標準基本上大同小異。到最后其實應用標準才是王道,誰先做應用標準,誰就能最先搶得市場,但是目前還沒有出臺一個應用標準。
中國照明學會目前正在著手制定應用標準,我也參與其中。這個應用標準要有代表性,需要行業中主流的企業參與進來才有意義,另外還要有用戶參與,用戶沒在里面的話,意味著這個事情用戶不知道,你做的東西用戶就不一定會買單。企業最終是要滿足用戶需求的,用戶認定這個應用標準,他就按照這個應用標準來招標,企業才有機會。
八、今年以來,智慧路燈桿產業發生了什么轉變?
邱永紅: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照明行業開始結合智慧路燈桿這塊兒,從行業的角度上開始發力了,這個轉變我覺得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個轉變確實有利于市場的發展。
第二個是政府需求上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以前是企業向政府推薦建設智慧路燈桿試點,那么現在是政府有比較明確的需求,政府自己來定義標準,企業根據政府出資的體量進行項目配置。
九、影響智慧路燈桿大范圍推廣的問題有哪些?
尹椿榮:第一沒有標準,沒有規范。第二,用戶缺少目標和方向。
曾令敬:智慧路燈桿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和單桿成本過高是目前面臨的難題。
劉毅:智慧路燈桿批量推廣的商業模式是目前待解決的問題。華體在實際項目用過了幾種商業模式。第一種就是政府直接購買,直接使用。第二種就是政府買燈,智慧的這部分我們做一些投資運用。訴求就是,政府可能只想換燈,對智慧有感覺,但是不知道這個東西怎么用,能產生什么價值,以及規劃怎么來做都比較模糊,但是政府也同意企業來投入以及運營。還有一種更激進的模式,就是企業全部來投,就是連照明也來投,現在也在做這種嘗試。總之什么模式都有,但是還沒有一個值得推廣復制的模式。
另外,如何打破利益格局是最大的問題。這個比技術的、商業模式問題都還要復雜。
十、將來的智慧路燈桿產業會如何發展?
劉毅: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智慧路燈桿產業是在不斷發展的,從最早期的硬件的集成到平臺的集成,再到后面前端的邊緣計算的集成,再逐漸加入了更多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其實都是在不斷地發展。我一直感覺智慧路燈桿行業越做越像手機行業了。這個手機上面有屏,有攝像頭,有廣播,有各種其他的東西,而且上面關鍵是還有各種APP,這個在未來還有待開發。能開發出什么新的應用功能,這部分就百花齊放了。
智慧路燈桿越往下發展,智慧網關的作用會越來越凸顯,可以解決安全、管理、物聯聯動的問題。以后大批的應用一定要用網關來解決,現在是試點,這個問題不是很突出。但是量大了以后,全部靠云端來處理,其實就不現實了。
楊方勤:我認為智慧路燈桿肯定是個發展趨勢。將來更多的還是服務。此外,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發展,智慧路燈桿還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智慧應用。
產業鏈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照明的燈頭在里面占的比重會慢慢變低,一兩百瓦的燈頭可能就幾百塊錢,但是一個攝像頭,特別是特殊應用攝像頭,將來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會是一兩萬甚至更多的價錢,所以權重會發生改變。但是對于照明行業來說,其實還是會迎來很大的機遇。
如今,智慧路燈桿正處于產業發展的風口,前路依舊困難重重。如何在這個市場上掘金,仍然需要深思熟慮。
(作者:王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