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突發火災,著名的塔尖在大火中轟然倒塌。16日,法國消防部門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經全部撲滅,目前進入調查和損失評估階段。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跡和世界遺產之一,這場大火不僅讓法國陷入悲痛,也讓全世界人民感到惋惜,也為全世界敲響了古建保護的警鐘。
我們不會忘記:2018年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突發大火,這座擁有200年歷史的拉丁美洲最大博物館陷入火海,超過2000萬件館藏文物付之一炬。在中國,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香格里拉“月光之城”獨克宗三分之二被焚;投資近10億元、建設了8年,尚未完工的亞洲第一高木塔--四川綿竹市九龍寺在一場火災中化成灰燼;還有重慶的風雨廊橋、貴州黔東南的古寨、湖南洪江的古城……近年都接連遭遇無情大火。
我國歷史悠久,古建眾多,且多為磚木結構,防火更是重于一切。但存留至今的古建筑面臨著極大的保護壓力:保護意識不夠,修復技術有限,資金、人力不足等。有的古建筑在大火或雷擊中被損毀,甚至不為人知。
照明作為古建必備的電器設備,需要鋪管拉線,給古建筑帶來了安全隱患。如何保護和預防,成為當下古建筑照明面臨的一道沉重考題。
燈具的選擇
因為古建材料、結構的特殊性,建筑內宜使用低壓弱電供電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電熱器具和大功率用電器具。確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制定并嚴格落實使用管理制度,且燈具應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運行穩定。嚴禁私拉亂接電氣線路,室內外電氣線路應采取穿金屬管等保護措施。對電氣線路和電器要定期檢查檢測,確保使用安全。
古建筑上安裝燈具,應采用夾、撐、抱等無損安裝手段實現。由于在古建筑上,燈具不可能像在普通建筑上能得到牢固的螺栓固定,因此燈具不僅須具有良好的無損安裝性能,其投射角度的調整最好也用夾、撐、抱等段實現。
同時,光源燈具的防水性也很重要。如果光源燈具的防水密閉性不好將引發安全隱患。地面設置和地埋式燈具應比架空設置的燈具具有更高的防水等級。
古建筑照明宜選用顯色性好的白光為宜,可以真實地展示古建筑,簡單處理比色彩斑斕地照亮更具有表現力。而且古建筑的梁柱、斗拱、額枋等表面的油飾、彩畫對人工光源光照環境的要求較高,應盡量減少紫外和紅外光照輻射,避免過量的紫外輻射對顏料表面產生氧化褪色作用和紅外熱輻射對油飾彩畫表面的灼烤開裂影響。
防止雷擊
由于燈具和配電線路都是良好導體,在雷雨天氣時會導致大地電荷的積聚,從而使古建遭受雷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要注意以下問題:
1、照明設施及其配電線路等應盡量與古建本體脫開并保持一定間距;
2、當不得已必須在古建本體上安裝時,應按照防雷規范要求設置完善的防雷保護,包括防止直擊雷危害的富蘭克林系統和防止電磁感應危害的過電壓保護裝置;
3、對于獨立高大的古建(閣、塔)應考慮加設防側擊雷的保護措施;
4、做好防雷系統的接地裝置,以盡快將雷電流安全導入大地,減少危害程度。?
預防火災
中國古代建筑大多數是木質結構,防火問題非常突出。一旦發生火災,其造成的損失往往是無法估量和彌補的。
1、原則上應避免在可燃材料上安裝照明燈具和配電設施。不得已時應按照規范要求,直接安裝在可燃性材料表面上的燈具,應采用標有阻燃標志的燈具。配電設施(包括配電箱、接線盒、導線支架等)應安裝防火隔墊。??
2、照明燈具和配電設施應具備較好的封閉性,防止其內部發生短路故障時電火花外逸;
3、照明配電系統的設計應預留充分的余量,盡量避免線路過負荷導致配電開關和導線發熱,照明配電支路應細分并設置完整的保護,以便及時切除故障;
4、全部燈具和配電設施均應通過強制性安全認證;
5、設置合理的接地系統,避免配電系統帶故障運行。
以故宮燈會為例
2019年的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宮博物院連刷三個“首次”紀錄--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
因為建材的原因,故宮十分提防火情。木結構建筑的耐火性低,撲救難度大。在設計方面,故宮和大多數文物古建筑一樣,多采用“四合院”和“廊院”形式,建筑密度大,一旦起火,非常容易殃及毗連的其他房屋,短時間內就出現大面積燃燒,火燒連營。而且,這種布局通道狹窄,防火間距不足,消防車也難以進入。
故宮的部分宮殿年久失修,原本表面的漆逐漸剝落,再經過數百年的風吹日曬,含水量非常低,在干燥的季節中就非常容易起火燃燒。以故宮太和殿為例,其火災荷載是現代建筑的62倍,非常危險。出于以上種種原因,故宮里舉辦燈會,也是冒著巨大的風險。
故宮是常年保持黑暗,建院94年來,上元燈會首次大規模點亮故宮的原因在于:故宮作為世界最大的木質皇宮建筑群,為了防火一直禁用大功率用電設備,在古代甚至避諱直言火字只能提及“走水”。1961年,故宮東南部鋪設了700余米的地下電纜,1972年,故宮鋪設了8千米地下電纜,以避免明火明線。
2016年,為了優化游覽體驗,不影響古建筑壽命,故宮小心翼翼地引進了小范圍光源:從太和殿到坤寧宮6座宮殿,開啟了120組博物館專用低溫照明電源,隨自然光線變化調整亮度。本次燈會以LED燈為主光源,國家電網出動了大批人員對電源進行特巡檢查。故宮使用得光源中,發出的對古建筑有害的紅外線和紫外線比國家最低標準還要低,燈罩采用可散熱材質,不會因為發燙產生隱患,這確保了使用過程中文物和古建筑的安全。
除此之外,人們看到的城墻上每隔5米設置的紅燈籠,底座其實并非安裝在古老的城磚上,故宮開放段的城墻均已鋪設木棧道,既方便游客行走觀賞,也避免對古磚磨損造成傷害,至于宮殿的投影也是提前算好角度,所以你看到的是上元之夜燈火闌珊,背后則是成百上千人九個月以來的辛苦付出。
在消防方面,故宮采取了一切可能措施來確保安全。首先,是通過涂刷防火涂料,來對建筑的可燃木結構進行燃阻處理。古人留下的“吉祥缸”,至今也是故宮重要的消防設備。據《大清會典》記載,宮中共有鐵、銅和鎏金銅大缸三百零八口,時刻保證缸水滿盈,解決“第一桶水”的燃眉之急。
除了吉祥缸,還有無處不在的消防栓和滅火器,其中包括73個市政消防栓、94個高壓消防栓。在宮殿內部,各個角落里安裝了4866個滅火器。工作人員說,在室外安裝消防栓,室內安放滅火器,這樣的安排都是有依據的。
據悉,基于現狀,今年國家文物局將開展三方面工作:
第一,考慮到文物建筑類型比較復雜,2019年要出臺《文物建筑電器火災防控技術標準》;
第二,將開展電氣火災隱患專項整治行動,專項檢查文物建筑,重點是國保單位和省保單位;
第三,開展文物安全教育,讓大家認識到電氣故障的危險性和嚴重性。
古建筑是祖先遺留給我們的不可復制的文化遺產,做好古建筑的照明,不僅使古建筑有獨特的夜間魅力,還表達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所以照明人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細心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