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中國雷士CEO王冬雷受邀參加《中外管理》直播講壇,在線為眾多企業管理者分享了《中低增長時代來臨,我們如何應對?》的經營思考。
以下為王冬雷直播內容節選:
1588729475132.jpg
王冬雷
中國雷士CEO
新冠疫情在中國接近尾聲,在全球還不斷擴展中。對此,大家非常關心的是疫后中國、全球的經濟形勢該怎么走?中國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在疫情以后應該采取怎樣的經營之策?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首先,疫情過后,以往中國企業賴以生存的全球化國際環境將加快結束。本質上來說,全球化進程的結束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我們確認全球化的退出將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其次,未來經濟集團化、區域化可能是一大趨勢,這個趨勢會明顯表現在北美大陸,以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為核心的北美市場,未來會形成以歐洲市場、亞洲市場、東亞市場為核心的三大市場。
在過去幾年,中國的宏觀政策,由效率優先轉移到更加公平的方面。基于人口紅利、國際紅利、互聯網紅利這些要素成本的提高和約束,我們的鍍金時代結束了,中國經濟會在相當長的時間經歷平穩的中低增長期。那么中國企業該如何適應這個新形勢,如何在這個時代來獲利呢?首先我們要理清如何面對這樣一個新的環境。
一、專業化能力才是核心能力。在過去,非常多的中小企業老板,都懷以雄心壯志,立志要把企業做大做強。隨著物轉星移,大環境發生了改變,中小企業必須順應發展從做大、做強轉移到做精、做細。未來發展的主軸應是專業化而非多元化。
很多嶄新的細分市場出現,這就給中小型企業帶來了一個新的戰略性地位。中小型企業應去滿足這些新增需求,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擁有14億人口,任何一個細分市場在全球范圍來看都是一個大市場,都是一樁數億數十億的生意。所以,我們可以更專業化地把公司做強做細。
1588730347867.jpg
二、創新驅動而非規模驅動。中國有最大的內陸市場和龐大的出口消費市場,過去如果我們不做到讓競爭對手不可望及的規模時,我們都不認為我們是成功,這是我們過去成功的法寶。但時至今日,在一個制造成本要素約束較強,基礎市場已被一線品牌占領的情況下,我們要再發展就要靠創新驅動。
三、注重持久的品牌建設而非短期產品營銷。在消費社會里,一個企業要想更長久的經營就必須注重品牌建設。
品牌建設的核心是傳播,今天的傳播越來越多元化、短期化、視頻化、娛樂化。在多元化的傳播理念下,品牌的建設會有爆炸性的增長,也會有爆炸性的損落。
如何堅持持久的品牌建設,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說,產品力決定品牌力,產品力構成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我們要更專業化、更專注自己的產品,更專注創新、質量和客戶服務。這個構成的核心產品力是我們企業家需要打造的東西,就品牌本身。
品牌的建立,除了產品力以外,本質上是什么呢?是品牌背后所孕育的文化。持續的品牌建設能力是做好企業經營的核心能力。
四、更加注重中國消費市場而非國際市場。疫情催生下,也倒逼企業要更注重線上的虛擬市場,適應數字化生存,加入這個數字化世界的創造中。作為企業家,尤其是60后、70后的企業家,應該更快地適應數字化的過程。
原先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龍頭企業,在疫情過后將迎來難得的技術升級機會,這類企業也將會趁機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很多中小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當然中小型企業還有一個戰略性的選擇,就是給龍頭企業做經銷商、工程配套商、物業配套商、零部件配套商等,從而也會產生一個新的商業模型。所以說,疫情是機遇也是挑戰。
最后,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短期內應對疫情的方法就是現金回籠;就長期而言,這次疫情也在告訴我們,分散市場風險是最重要的。分散市場風險要明白并非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在提醒廣大中小企業家在短中長期所要思考的問題和應對策略。
疫情以后,大家都在思考未來的發展,企業的發展,甚至人生的去處,的確如此。此時,企業首先就要想想下一步該怎么走,要如何才能為社會發揮一些正能量;其次是要快樂的投資,為國家、周圍的人創造工作機會,而自己也要快樂的消費,不要光掙錢不花錢;最后是要成就你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