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納入到國家統一的評估體系中去,在國家學科建設與管理的框架下面進行探討。在學科建設上,要并重基礎課程和實踐環節,實現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
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仍需提升產業核心競爭能力,加速關鍵技術和產品突圍。郝躍建議,我國集成電路要強化自身發展和持續創新的能力,并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將技術落實到產品上。
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要強化實踐環節
集成電路的發展壯大要依靠高質量人才,人才是產業創新的第一要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8-2019年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從業人員規模約為46.1萬人,從業人員總量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6.1萬人,增長率15.3%。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集成電路人才依然存在較大缺口。預計到2021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為72.2萬人左右。這意味著,至2021年,我國仍然存在26.1萬人的集成電路人才缺口。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對于加速學科發展,促進集成電路領域人才的高質量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郝躍指出,復旦大學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是很有意義的舉措,要促進我國集成電路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要將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納入到國家統一的評估體系中去,在國家學科建設與管理的框架下面進行探討。同時,對于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如何劃分,如何合理融入現有的教育體系,要在結合實際的情況下廣泛參考各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經驗教訓,體系化、高質量地培養集成電路人才。
郝躍表示,當前集成電路的人才培養有兩個方面需要加強。一是基礎性課程的體系建設。尤其要保證微電子、物理、數學等基礎性、主干性課程學時充足、內容合理,能夠系統化地向學生講授;二是加強課程的實踐性,并通過建設人才培養基地等集成電路育人平臺,將校、企等各方力量動員起來。
“集成電路本質上是與科學實驗、工程實驗緊密結合,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強化實踐環節。如果讓集成電路設計專業的學生有機會在本科或研究生時期參與流片,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提升。”郝躍說。
集成電路突圍需強化能力和產品
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沒有根本改變,急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競爭能力。對于如何加強集成電路產業的突圍能力,郝躍提出了兩點建議。
首先是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產業化,建立集成電路自身發展和持續創新的能力。
“我們現在對產品、技術強調的多,對‘能力’強調的少。所謂能力,是自身發展的能力、不斷創新的能力。有了這項能力,集成電路產業能夠持續、整體地發展,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郝躍表示,“而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依靠‘產學研’的緊密結合。”
其次是將科研成果落實到產品上,推動產品從不可用走向可用,進而走向能用、好用、耐用、實用。
“要將技術落實到產品上,將產品落實到能力上,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才能真正‘長大’。”郝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