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國經濟是否已走出“反轉曲線”,這是一個14億人都關心的問題。
經濟運行“活躍度”能否直觀顯示在地圖上?復產復工“進度表”可否在不停跳動的電表上找到答案?挖掘機銷量、原材料產量等看似并無關聯的指標,背后有著什么樣的邏輯?
我們試圖通過“燈光指數”“電力指數”“挖掘機指數”等令人耳目一新的30個特色指標來觀察上半年國民經濟,用詳實的圖表,全面生動地展現中國經濟復蘇“進度條”。
一、生產:三大行業全面滿血復活
工廠開足馬力生產、產品源源不斷運往各地……
經濟復蘇,最顯著的跡象就是生產的全面恢復。而最新數據顯示的圖景,展現出了“后疫情時代”我國能源、工業品、工業機械等三大行業生產已全面“滿血復活”。
上述三大指標“全線飄紅”,指向產業的全面復蘇。作為判斷產業發展和經濟前景的重要前瞻指標,2020年的制造業PMI走出令人振奮的“深V型走勢”。
能源是產業的血液。能源生產活躍,必然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三大行業生產的熱火朝天。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起,我國日均原油加工量從最低點穩步上升15個百分點,原油進口量也在5月達到了一年來最高紀錄。
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煤炭主產區山西省,數據顯示,原煤產量除1~2月短暫下降外,之后一直保持著同比正增長勢頭,顯示出了產業恢復活躍對能源生產的“反哺”作用。
近期全國月度原煤產量(單位:萬噸) 圖片來源:Wind
工業原材料生產也和能源生產一樣火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鋼材、水泥、有色金屬的日均產量都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這些鋼材和水泥,生產出來之后到底去了哪里?“挖掘機指數”也許能提供給我們一個答案。
挖掘機銷量與基建緊密相連。2019年3月,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曾錄得月銷44278臺挖掘機的歷史最高紀錄。不過進入2020年,已經有兩個月的挖掘機銷量輕松超過這一極值。
液壓挖掘機月度銷量(臺)圖片來源:Wind
國內挖掘機巨頭三一重工披露,僅今年 1~4月,公司的銷售收入就達到38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字已相當于2017年三一重工全年的銷售收入。
另一家工程機械生產大戶——廣西柳工機械有限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該集團4月份挖掘機總產量為4500臺,是去年同期的3倍。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以來,每月生產出的挖掘機超九成都被國內需求消化,這意味著鋼鐵、水泥等產品正實實在在地變成橋梁、道路、高鐵軌道,再一次體現出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
不只是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所有行業都在鉚足了勁全力復蘇。在受疫情影響最重的湖北省,當地的復工指數用了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從80%上升至95.69%,回升到常年平均水平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在不少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的省份,復蘇的步伐比湖北還要更快一些。
在經濟強省浙江,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推出了全國首個電力消費指數(EPI),從電力能源消耗需求的變化真實反映出浙江省各地市各行業運行狀況。從下面的數據圖中,各大行業“U型”反彈的態勢通過電力消費的變化,表現得尤為明顯。
圖片來源:公眾號浙電e家
新發布的數據更顯示,進入4月和5月,浙江的電力消費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恢復至榮枯線以上。
二、消費:新模式發力增長 線下同步復蘇
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第一推動力”,消費表現好,國民經濟恢復自然就會好。
假日旅游是國內消費活躍度的風向標之一。五一、端午兩個小長假,國內旅游市場有怎樣的表現?
先看端午假期。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3天小長假全國每日接待游客人數全部超過了1000萬人次/日,旅游需求與五一和清明相比繼續處在恢復通道上。
攜程發布的數據顯示,端午小長假前兩日,全國累計接待國內游客3707.7萬人次,累計實現國內旅游收入96.6億元,已超越清明小長假3天的總和。
而在此前的五一假期,旅游業也享受到了假期延長帶來的紅利:多年未見的五天假期,讓全國接待游客人數突破1.15億人次。
出游意愿的集中釋放,使沉寂多時的旅游市場迅速活躍起來。
美團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五一勞動節當天,全國旅游度假商戶復工率達到 96%,住宿業商戶復工率達到 80.1%。同時,旅游業和住宿業消費復蘇率也創新高。2020 年五一假期的旅游消費規模與節前5日消費規模相比增長了295.9%。
除了旅游消費外,還有許多數據一樣能夠展現出消費的復蘇。
快遞是承載新消費的重要載體。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以來,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3個月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
有人曾判斷,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快遞業務的繁榮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但數據給出了更有說服力的答案: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在5月達到創紀錄的344.2,是有月度數據(2016年3月)以來的最高紀錄。
消費的量在增長,質也隨之顯著提升。以餐飲外賣為例,更多的人并不滿足于通過外賣平臺填飽肚子,而是希望能夠足不出戶吃到美味的一餐。
美團點評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平臺在今年一季度的外賣筆均交易金額,也就是消費者每單所花的平均價錢,創下了有數據以來的最高增速——14.4%。
另一家外賣平臺餓了么發布的財務數據也指出:隨著封閉措施放松,中國的餐飲店開始重新開業,餓了么的餐飲外賣 GMV (成交總額)從4月份轉為正增長。
可能有人會擔心,新消費崛起后,傳統消費會不會受到擠壓?事實上,新消費活躍的同時,傳統消費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長假是拉動傳統消費的“火車頭”。匯客云平臺“全國購物中心客流回暖監測”發布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國購物中心平均回暖率已達到近六成。
而在一些具有標桿性意義的重點城市商圈,五一假期表現更加突出。下圖中四個商圈數據顯示,五一假期銷售額同比增長全部超過20%——注意,這是“同比”,也就是跟去年五一相比。這些商圈的銷售表現比去年還要好得多,是不是令你感到有些意外?
另據支付寶發布的端午夜經濟報告顯示,今年端午夜間出行人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6%。端午夜間出行人數最多的十大城市是上海、西安、杭州、成都、廣州、南京、北京、合肥、武漢、天津,多數都是夜經濟最活躍的城市。
三、交通:鐵路貨運日均裝車創新高
高效運轉的國內交通,無疑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在經濟復蘇的“進度表”中,交通又有著怎樣的表現?數據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民航業至暗時刻已經過去——飛友科技的數據顯示,進入5月之后,中國實際出港航班量已達到今年2月最低值時的一倍多。
5月,中國成為世界上實際出港航班量最多的國家,超過美國。
航班運行逐漸恢復正常,機票價格也隨著消費需求的增長逐步“水漲船高”。這對因疫情陷入虧損狀態的各大航空公司來說,無疑是雙重利好。
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鐵路貨運發送量直觀地展示了國民經濟運行的活躍程度。
國鐵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即使是在受疫情影響最重的2月,鐵路貨運量仍處在2.5億噸之上。顯示出疫情未對我國鐵路貨運造成“傷筋動骨”式的沖擊。
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鐵路日均裝車量6月以來連續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在鐵路貨運全線飄紅的同時,客運也在逐步回復正常水平。數據顯示,5月鐵路日均發送客運量已經達到今年2月的400%。近3個小長假期間,鐵路單日旅客發送量也屢屢刷新春節后的新高。
四、城市:車堵了、燈亮了、活力回來了
今天,中國有8.5億人居住在城市。“春江水暖鴨先知”,城市的復蘇也成為國民經濟復蘇最直觀的信號。
日常交通的擁堵雖然飽受市民詬病,卻也是反映城市活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在百度地圖平臺上隨機抽取一天(6月23日)全國各大城市的擁堵狀況數據,發現了這樣一個令人詫異的事實——
上海
廣州
深圳
天津
上海、廣州、深圳和天津這4座分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的國內重要城市,當日的實時擁堵指數全部超過去年同期水平。而前7日高峰擁堵指數絕大部分情況下也都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哪怕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武漢,在6月23日這一天,早晚高峰的擁堵指數也超出了去年同期水平。
除了擁堵指數,通過采集人流大數據形成的熱力圖,也能從明暗對比中直觀顯示出城市中曾經“散”了的人氣,如今再度“聚”了起來。
我們在騰訊平臺上選取了2月~6月每個月下旬的周一(2月24日、3月23日、4月20日、5月25日、6月22日)國內多個城市中交通樞紐、購物中心和旅游景點同一時刻的熱力圖。顏色越深、色塊面積越大,說明人流量越大。
深圳歡樂海岸購物中心
深圳歡樂海岸,2月24日,圖片來源:騰訊位置大數據(下同)
深圳歡樂海岸,3月23日
深圳歡樂海岸,4月20日
深圳歡樂海岸,5月25日
深圳歡樂海岸,6月22日
上海虹橋機場
上海虹橋機場,2月24日
上海虹橋機場,3月23日
上海虹橋機場,4月20日
上海虹橋機場,5月25日
上海虹橋機場,6月22日
南京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2月24日
南京秦淮河,3月23日
南京秦淮河,4月20日
南京秦淮河,5月25日
南京秦淮河,6月22日
天津火車站
天津火車站,2月24日
天津火車站,3月23日
天津火車站,4月20日
天津火車站,5月25日
天津火車站,6月22日
長沙岳麓山
長沙岳麓山,2月24日
長沙岳麓山,3月23日
長沙岳麓山,4月20日
長沙岳麓山,5月25日
長沙岳麓山,6月22日
“一圖勝千言”。熱力圖顏色從“淡綠”到“大紅”,人流從“點”到“線”再到“面”,城市的每個角落正在恢復往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盛況。
軌道交通是城市高速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在助力城市復蘇的進程中,這些軌道交通系統又發揮了怎樣的角色?
以中國人口最多城市上海的軌道交通系統為例。今年2月,盡管復工進程已經開始,當時上海市地鐵全網日均客流量還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零頭”。
圖片來源:上海市交通委指揮中心
僅3個月后, 全市軌交運行已經明顯活躍起來。上海市交通委交通指揮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進入5月,上海軌交客流已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的約八成。
圖片來源:上海市交通委指揮中心
進入6月,軌交客流回升的態勢進一步加速。6月19日,上海地鐵客流在時隔151天后,再次出現單日客流破千萬人次的情況。
軌交滿員、道路擁堵……除了這些人們在生活中能直觀感受到的現象以外,你有沒有想過換一個陌生的角度,看一眼熟悉的城市?
通過觀察夜間城市燈光亮度所形成的“燈光指數”,被不少人認為是反映城市繁榮和復蘇狀況的一個新指標。我們通過分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數據中心發布的每日燈光衛星圖片,從中也發現了不少有趣的事實。
這是4月16日拍攝的武漢夜間衛星圖,我們能體會到燈火出奇黯淡,不像是一座千萬人口大城市入夜應有的樣貌。一場疫情對城市活力帶來的沖擊,通過這幅圖片得以直觀呈現。
而時隔一個月后(5月15日)拍攝的武漢市,夜間燈光比上個月明顯亮了很多。武漢三鎮的輪廓也在衛星鏡頭下變得再次清晰,城市的活力回來了。
進入6月(6月25日拍攝),圖片上武漢夜間燈光亮度繼續提升。更令人高興的是,不光是武漢,整個湖北的城市群也一起亮起來了——鄂州、荊州、襄陽……這些城市的輪廓也能在圖上清晰地辨認出來。
除了武漢,隨機抽取的衛星視角下顯示出的,是一個“越夜越美麗”的中國:
6月25日長三角夜間衛星圖片
6月24日粵港澳大灣區夜間衛星圖片
“有圖有真相”,上述圖片都能佐證近期夜間經濟的復蘇和活力。
五、鄉村:14億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城市“滿血復活”的同時,鄉村的表現一樣可圈可點。
疫情+蝗災+極端氣候,這些不利因素的疊加,使得今年全球糧食生產有些令人憂心。那么我國的糧食生產是否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呢?
這個問題,讓我們用接下來的一組數據來回答。
今年3~4月進行的春播,是離疫情爆發期最近的大規模農業生產活動。從數據看,我們成功排除了疫情干擾,春播規模實現正增長。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預計今年春播糧食面積9.1億畝,比去年增加700多萬畝,其中早稻面積增加470萬畝。
而今年的夏糧收割季,正碰上我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夏糧的“主角”——冬小麥今年收割量結束了此前連年下降的局面,多年來首次出現反彈。
截至6月中旬,全國夏糧收獲已達九成。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分析,今年夏糧面積穩定、單產提高,豐收已成定局。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糧食豐收的同時,此前“飛上風口”的豬肉價格,也出現逐漸回歸正常水平的態勢。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能繁母豬存欄已連續8個月環比增長,新生仔豬數量已連續4個月環比增長。
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將有更多的仔豬長成肥豬,有更多的豬肉能夠向市場投放,豬肉供給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的現象有望逐步緩解。
六、新動能: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為強勁“后浪”
工業生產、實體消費,這些推動經濟發展的傳統動能走出了強勁的“U型曲線”,與此同時,新動能的發展也不甘人后,并走出了更為耀眼的“大陽線”。
我們首先來看資本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在較短的時間內吸收了不利因素,展現出強勁的韌性。
股市走勢越穩健,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越高。權威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踴躍入市,試圖通過A股市場實現財富的增值。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滬深兩市新增投資者數量每個月都保持在100萬以上。
進入2020年,短視頻APP掀起了新一波的互聯網浪潮:直播帶貨、知識視頻……在這些APP平臺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不到的。
第三方機構Trustdata大數據所發布的5月份移動互聯網全行業MAU(月活)排行榜顯示,在10個流量最高的移動APP中,視頻類應用就占了三席,在其中占比最高。
另一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通過統計三大短視頻APP平臺(抖音、快手、B站)數據指出,2020年3月抖音月活躍用戶數達到5.18億,同比增長14.7%,月人均使用時長為1709分鐘,同比增長72.5%;快手月活躍用戶數達到4.43億,同比增長35.4%,月人均使用時長為1205分鐘,同比增長64.7%;B站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21億,同比增長32.%,月人均使用時長為978分鐘,同比增長41.5%。
短視頻購物、興趣社區……網絡購物的花樣,這些年也在“常變常新”。今年首個大規模網絡購物節——618網上購物節,各大平臺紛紛創下銷售新紀錄。頭部主播、下沉市場,這些網絡購物領域的“新動能”成為各大平臺的“秘密武器”。
而實體銷售和網上銷售的深度融合,也讓經濟運行領域中不少“老傳統”有了“新變化”。
半年一次的廣交會,一直是我國外貿企業最為重要的盛事。雖然今年上半年的第127屆廣交會因疫情影響只能在網上舉行,但在新技術的“加持”下,網上廣交會與往年的“實體廣交會”一樣保持了極高的熱度,參展商數量不但沒有減少,還創下近8屆以來的最高值。
2020“下半場” 中國經濟復蘇力度可期
“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
6月30日,隨著當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正式公布,這也緩緩拉開了中國經濟“半年報”顯山露水的大幕——未來半個月內,經濟運行各類數據將漸次出爐。
除了許多人都非常熟悉的國家統計局月度和季度經濟數據外,還有哪些數據、哪些指標可以深入詳實地反映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態?
也許你曾看過很多觀點分析、看了很多前瞻研判,但仍對經濟運行大勢缺少系統的認知。為此我們決定換一個方式,帶你感受中國經濟“后疫情時代”的復蘇活力。
熱力圖、燈光指數、挖掘機指數、道路擁堵指數……這些平常難得一見的指標讓枯燥的數據變得可視化,也通過這些微觀的經濟現象發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從而準確地反映出經濟運行的大趨勢。
2020年的日歷本已經翻過了一半,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你我的生活與過去多少有著細微的差別;而不變的,則是中國經濟走向復蘇的不可逆轉之勢,而這也讓我們對下半年的前景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