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正證券發布專題報告——《物聯網系列一:智慧燈桿八問八答》,就智慧燈桿八大重點問題進行解答。
那么,到底是哪八個問題呢?
1、智慧燈桿是什么?
2、智慧燈桿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
3、智慧燈桿行業未來趨勢如何?
4、智慧燈桿規模有多大?
5、智慧燈桿行業門檻多高?
6、智慧燈桿行業競爭格局如何?
7、智慧燈桿案例及當前存在的問題。
8、相關標的及投資建議。
你關注的智慧燈桿產業問題可能在此有答案,詳情請看下文:
智慧燈桿是什么?
普通路燈解決了照明問題,文化路燈打造了城市名片,智慧路燈將成為智慧城市入口;燈桿隨城市和人口密度均勻分布,是搭載小微站、邊緣計算網關、LED顯示屏、 充電樁、攝像頭等多種設備,集成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的最佳載 體,成為多種設施的綜合體和不同行業的共享設備。
智慧燈桿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
“新基建”浪潮下,地方專項債規模擴大,累計地方專項債發行額為21697.92億元,同比增長148.45%,國內首只智慧燈桿的專項債落地,開創公路領域發行智慧路燈專 項債券先河,“多桿合一、一桿多用”成為城市現代化建設大趨勢。隨著行業成長 ,有實際產品、能落地實施項目的智慧燈桿企業數量從2015年5家發展到了如今的40 -50家,近三年企業數量增長率均在60%以上。目前進入智慧燈桿領域的企業主要 有:路燈企業、燈桿企業、控制系統類企業以及通訊類企業,生態鏈上各類相關企 業積極跨界,瓜分智慧燈桿發展的紅利。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各環節分工尚不明 確,長期來看預計市場集中度將會逐步提升。
智慧燈桿行業未來趨勢如何?
智慧燈桿建設資金來源從單純的財政支出轉為專項債為主,企業參與也從墊資換取
運營權的模式轉換為與政府合作運營的模式,緩解資金壓力,整合資源。智慧燈桿 功能增加,產品集成了更多功能,需要集采多種功能數據,且要負責數據運營和各 下游平臺對接,技術門檻顯著提升,中游議價能力隨之提升。
智慧燈桿規模有多大?
我們以10000根燈桿為例進行測算,總支出為5.39億元,按項目資本金投入40%,專 項債投入60%,15年期測算,每年現金流入為1.8億,現金流出為1億,現金凈流入 為0.79億,IRR為11.99%。
智慧燈桿行業18年萌芽,19年開啟,20年上量-總體呈指數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智慧路燈訂單總規模為3.53億元;2019年訂單總規模為51.90億元,同比增長1368%; 2020年智慧路燈持續高速增長,截至2020年6月30日,訂單總規模達246.51 億元。若2020年下半年訂單量比上半年略增,2020年項目總規模預計可達441億元左 右。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城市道路照明燈不斷增長,從2009年的16.94百萬盞增長至2018 年的27.38百萬盞,年復合增長率5.48%。根據我們測算,2015至2019年,智慧燈桿 滲透率分別為0.0037%、0.007%、0.0127%、0.0237%。
城市照明路燈數量規模龐大,從2014到2018年,智慧燈桿在每年新增城市照明路燈 中滲透率從0.0022%增長到0.0475%,預計2020、2021年智慧燈桿總量將達到50700和150700根,以智慧燈桿單價為2萬均價計算,總的潛在市場空間達5476億元。
智慧燈桿行業門檻多高?
行業門檻主要是技術門檻、人才門檻和經驗門檻:1)技術門檻:智慧燈桿涉及網絡通信、云計算、電力、人工智能等專業種類,復雜度高,廠商需具備綜合的系統集 成能力;2)人才門檻:智慧燈桿行業涉及多個專業交叉,較難匹配復合人才;3)經 驗門檻:智慧燈桿涉及場景廣泛,在不同場景下需對提供的業務進行調整,需考慮 不同場景下通電通網等,以及業務與城市規劃、公共安全、交通、通信等多個企業 或政府部門的協同共享等方面,需要廠商長期多年的經驗積累。
智慧燈桿行業競爭格局
1)巨頭布局:國內三大運營商因5G網絡鋪設需求自主獨立設計建設智慧燈桿或與廠商合作,在智慧燈桿行業占據一席之地;2)阿里、華為等巨頭依托技術優勢和平臺資源拿下多個項目,不僅與其他硬件廠商合作,也有總包項目落地;3)企業布局:提供智慧燈桿成品的廠商已落地項目較多,傳統照明、桿塔企業依托道路照明豐富 的經驗,拿下眾多項目,其中尤以華體科技、洲明科技、上海三思等最為突出。不 少跨界廠商也已經設計研發并落地不少智慧燈桿成品,如大云物聯、海納天成、日 海智能、飛樂音響等。企業發展模式各不相同,預計未來,產業鏈核心企業快速擴 大智慧路燈業務規模,走向集中化。
智慧燈桿案例及當前存在的問題
創新性仍顯不足,缺乏主動創造應用場景的動能;城市大數據運營需要規?;瘮祿?,當前程度還不夠。
相關標的及投資建議
新基建浪潮下,5G小微站站址需求大幅提升;搭載多種共享設備、集成多項高新技術的智慧燈桿規模將呈指數增長;但目前智慧燈桿滲透率較低,未來潛在發展空間大;且該行業具有一定的行業門檻,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更能進一步受益。
報告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