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晚,華燦光電公告稱,珠海華發實體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實控股”)將協議受讓上市公司14.44%股權,將其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24.87%,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權出讓方為Jing Tian Capital I、Jing Tian Capital II、Kai Le和上海燦融。交易對價約18.5億元。
據華燦光電2020年半年報
兩個背景引發各方關注
這筆交易為何引起LED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先說兩個背景,一是產業背景。
隨著三星全新NeoQLED電視的發布,市場普遍認為2021年將是Mini-LED商用元年。市場調研機構Yole的數據顯示,全球Mini LED顯示設備將有望從2019年的324萬臺,增長至2023的8070萬臺,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0%。
產業鏈公司紛紛厲兵秣馬。芯片環節,三安光電宣布Mini LED、Micro LED芯片已批量供貨三星,華燦光電前年第四季度就宣布Mini LED批量發貨;封裝環節,瑞豐光電宣布斥資4億元建設Mini LED背光封裝生產項目,國星光電宣布未來5年投資不超過19億元重點生產Mini LED等產品;面板環節,京東方、華星光電都已建設Mini LED面板生產線……
二是股權背景。
據披露,Jing Tian Capital I、Jing Tian Capital II以及Kai Le在本次交易中擬合計出售1.59億股,占華燦光電總股本的12.83%。
這三只基金隸屬于知名機構投資IDG資本。
在產業爆發前夕,IDG為何選擇出售華燦光電股權?
有知情人士介紹,IDG資本從2008年開始投資華燦光電,之后陸續加碼,至今已經有13年,遠超一般基金的存續期。
在本次交易完成后,與IDG資本相關的義烏和諧芯光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及NEW SURE LIMITED仍合計持有華燦光電近20%的股權。
資料顯示,在 LED行業,IDG資本通過多年的垂直及橫向產業擴張、釋放協同效應,圍繞著華燦光電和木林森兩家核心A股上市公司,形成了“襯底-外延片-芯片-封裝-照明應用”的LED全產業鏈布局,成為LED產業鏈具備重量級話語權的行業主導者。
同時,IDG資本還投資了LED產業鏈一系列企業,包括茂碩電源(LED照明驅動電源)、易美芯光(高亮度LED封裝)、臺灣銳捷(LEDPSS)、北醒科技(LED 紅外避障模塊)、藍晶科技等,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接盤者實力如何?
接盤者實力如何,又是如何找到的?
公開資料顯示,華實控股是華發集團全資子公司。華發集團是綜合型國有企業集團和全國知名的領先企業,現控股5家主板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2019年,華發集團在原產業投資業務縱深發展的基礎上,整合集團旗下實體產業資源,以華實控股為核心平臺,正式組建實業投資集群。截至目前,已投資華大智造、愛旭科技、優必選、冠宇電池、安恒信息等行業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創新企業。
進一步查詢,2020年12月,華實控股曾參與華燦光電的再融資,獲得上市公司10.43%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記者了解到,促成此次大股東之間交易的關鍵人物是華燦光電總裁周建會博士。
一切開始于去年華燦光電的15億元定增融資……
據了解,在主導華燦光電去年再融資的過程中,周建會了解到華發集團有意加碼投資半導體產業,同時,華燦除了多年耕耘的LED芯片領域外,定增項目還包括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業務進一步向GaN功率器件延伸,未來下游輻射領域可從消費電子擴展至汽車電子、數據中心等各類應用。
據此,周建會隨即向華發集團介紹了華燦光電的情況,經過一系列的盡職調查,雙方就定增很快達成達成了意向,最后華發集團認購了華燦光電。在定增過程中,華發集團對周建會帶領的管理團隊和華燦光電的發展戰略十分認可,于是在成為股東后很快就表達了繼續增持的想法。
周建會牽頭與老股東IDG資本和華發集團溝通,說服前者出讓部分基金到期本就面臨減持的股權。不出意料的是,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各方認可,可謂一拍即合促成了本次交易。
回查公告,在參與華燦光電的再融資后,華實控股就表達了有可能繼續增持。
在參與華燦光電的再融資項目后,華發集團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投資華燦光電,一方面是基于華燦在LED芯片領域,特別是在Mini LED芯片的技術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以及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廣闊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基于拓展集團在芯片半導體領域的產業布局需要。
據華燦光電2020年半年報
據公開信息,華燦光電是全球LED芯片產能第二、收入規模第三的行業領軍企業,公司生產的Mini LED芯片產品率先批量進入市場,屬全球三家具備Mini芯片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并在更先進的Micro LED領域積極與京東方等國際化廠商進行緊密配合開發。除LED芯片領域外,華燦光電已募投3億元投向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向電力電子、射頻、濾波器等產業延伸。
“盡管IDG實力雄厚,也陪伴華燦光電超過13年的時間,但作為一家投資機構,逐步減持到退出是必然的。華實控股入主后,實際上形成了一種多方協同各自發揮優勢的局面。“東方證券電子研究員王芳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