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我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新型顯示技術及應用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楊緒勇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Smoothing the energy transfer pathway in quasi-2D perovskitefilms using methanesulfonate leadsto highly efficient light-emitting devices”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1522-8。該論文第一作者為上海大學18級碩士生孔令媚,共同第一作者為吉林大學張曉宇副教授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云國研究員。上海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通訊作者為上海大學楊緒勇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Andrey L. Rogach教授。
準二維鈣鈦礦薄膜的制備流程示意圖以及MeS對薄膜相分布的影響,其中黃色箭頭表示能量轉移路徑。
金屬鹵化物鈣鈦礦發光材料作為下一代顯示與照明的“明星”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員極大的興趣。尤其,準二維鈣鈦礦因其優異的發光特性和高的成膜質量極具應用潛力,受到了學術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然而,準二維鈣鈦礦中的激子能量轉移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非輻射復合,導致了低效的能量轉移很大程度限制了其電致發光性能。
準二維鈣鈦礦薄膜的制備流程示意圖以及MeS對薄膜相分布的影響,其中黃色箭頭表示能量轉移路徑。
楊緒勇教授團隊在準二維鈣鈦礦成膜形成過程中添加了少量的甲磺酸鹽,重構了其薄膜結構,有效地降低了薄膜表面缺陷態并平滑了激子能量轉移路徑,從而使準二維鈣鈦礦中的能量轉移效率獲得了大幅度提升。基于該鈣鈦礦薄膜構筑的發光二極管(PeLED)效率突破了20%,為目前報道的準二維PeLED最高效率值。這項研究結合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中的材料化學結構和光物理過程,顯著地提高了器件性能,這使得PeLED有望競爭當前的商業顯示技術,如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
2021年02月23日,相關成果以題為“Smoothing the energy transfer pathway in quasi-2D perovskite films using methanesulfonate leads to highly efficient light-emitting devices”的文章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1年02月23日,相關成果以題為“Smoothing the energy transfer pathway in quasi-2D perovskite films using methanesulfonate leads to highly efficient light-emitting devices”的文章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