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在電子設備的面板賽道取得顯赫的成績,不僅強勢占領了半個液晶顯示器(LCD)市場,在OLED面板上也在加快了升級進程,有望追上LG、三星等領先的韓國企業。有業內機構預測,2021年,我國國產OLED面板出貨量可達5.845億片,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28%。
不過,我國雖然在手機面板上有較好的成績,但是在面板的驅動ic芯片市場份額中,三星獨占75%,而我國的占有率不足1%。為了實現該領域芯片的國產化,華為入局研發屬于我國自己的OLED驅動芯片。
據媒體周一(7月19日)最新報道,有行業消息稱,華為海思首款柔性 OLED 驅動芯片目前已經進入試產階段,這款芯片采用的是40nm工藝制程。該司預計這款驅動芯片會在2021年年底完成交付,屆時,運用到華為旗下的產品上。此外,這款芯片預計將會在2022年上半年開始量產,目前該芯片樣品已經在與榮耀、華為等進行適配測試。
為什么驅動芯片如此重要?驅動芯片屬于面板的“大腦中樞神經”,是面板的節能、畫質、顯示等關鍵指標的主要控制核心,無論是手機的小屏還是寬屏電視的大屏,都在驅動芯片的掌控范圍之內。
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韓國幾乎壟斷了整個驅動芯片市場,市場占比率高達90%,為了打破這個局面,我國加緊投入到驅動芯片自主研發中,國產驅動芯片迎來曙光。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全球的代工廠無法為華為海思生產高端先進,即制程在28nm以上的芯片,而OLED驅動芯片一般采用65nm、40nm工藝制程,最高也只會到28nm制程,因此,這也成為華為海思幫助實現芯片國產化的好窗口。相信有了華為海思的助力,我國OLED驅動芯片有望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