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半年汽車市場回暖,乘用車產銷提升,國內配套車燈企業也迎來了發展新動力。8月28日,星宇股份發布2021年中報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39.51億元,同比增長37.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7億元,同比增長45.63%。
報告期內星宇股份業績增長的驅動因素主要是下游客戶新車產量提升,帶動了新訂單平穩增長,上半年,公司承接27個車型的車燈開發項目,批產新車型31個。隨著車燈技術趨向電子化、智能化,公司在ADB(自適應遠光燈)矩陣式LED燈、像素燈等領域的研發投資也不斷加碼。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大燈的智能化是一種趨勢,數字技術+各種輔助技術的照明、顯示系統的應用幾乎成了標準配置,隨著矩陣LED技術光源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加上各種傳感器的配合及人工智能算法加持,車燈科技開始向信息交互、輔助駕駛方向發展,車燈設計也加速向個性化消費模式演變,這對于國內車燈設計廠家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車燈系統的發展潛力更大。”
加碼產能擴張、智能化研發
自2011年上市以來,星宇股份業績一直呈現平穩增長趨勢,其過去10年收入和利潤復合增速均為24%,作為國內民營汽車車燈組裝生產龍頭廠商,星宇的國內份額僅次于華域,其客戶涵蓋一汽、上汽、東風日產、馬自達、紅旗、寶馬、吉利等多家國內外汽車整車制造企業。
今年上半年,受客戶汽車產銷量提升影響,公司配套車燈產品的需求水漲船高。據此,公司開始加速智能化產能布局,報告期內,其智能制造產業園一二期項目已投產,三期項目也已竣工;據悉,三期項目全部達產后,將新增年產460萬只前照燈、560萬只后組合燈。
在技術研發方面,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1.65億元,同比增長360.15%。報告期內,公司成功開發了兩種類型的像素式前照燈,分別為使用DMD為核心光學器件以及使用MicroLED為光源的成像智能前照燈,成功解決了成像光學、電子驅動、熱量管理等多種技術問題。
“車燈科技含量的提高與更具個性化的設計,有利于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提高毛利率。”星宇股份表示,隨著未來LED燈在前照燈和后組合燈中滲透率進一步提高,ADB、DLP(數字光處理)等智能化功能的提升,車燈的單車價值將持續上升,公司車燈市場空間、利潤水平也將顯著提高。
談及公司產業優勢及未來前景,國金證券分析師姚遙表示,公司2017年以來加快產能擴張步伐,今年除了常州智能制造工業園三期竣工外,海外市場塞爾維亞工廠也已試生產,產能擴張已進入收獲期。同時,公司ADB大燈已經在紅旗量產,未來有望受益于內資品牌銷量增長紅利。
國產頭部品牌有望“彎道超車”
從產業特性看,汽車燈具產品屬于定制型產品,開發新品的頻率很高,整車制造企業為了降低協調、溝通、采購的成本,更傾向于與固定的供應商合作,因此車燈企業的客戶資源、技術(光源技術、智能控制系統)壁壘、成本管控能力尤為重要。
目前,占據國內車燈市場的主要包括小糸車燈、海拉集團、斯坦雷、法雷奧集團、韓國三立等外資企業和以華域視覺、星宇股份為代表的內資企業。
對于國內車燈企業相比于外資企業的優勢和不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小糸、海拉、法雷奧、馬瑞利屬于全球車燈第一梯隊,而國產車燈主要通過性價比優勢來占領市場,一般同一車型分為高級版本、標準版本、基礎版本的話,國內車燈以尾燈或者基礎版本的頭燈為主。”在盤和林看來,國內車燈優勢在于性價比高,劣勢在于高端市場份額較少,缺少品牌黏性。當前內資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還是比較高的,受益于低端車輛覆蓋率,但單品價值不高。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車燈企業的劣勢在于核心技術的掌握,品牌影響力、認知度不高,因為整體汽車的主流還是在合資企業體系中,內資企業進入中高端車燈配套市場較難。但受益于國產自主品牌的發展,成本管控優勢,內資主流企業與本土整車企業的配套合作關系不斷緊密。隨著國內智能化車燈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追趕,內資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提及星宇股份等內資龍頭未來市場空間,紀雪洪表示,智能化LED車燈技術,包括嫁接的更先進的激光技術十分復雜,這也是車企在挖掘車燈供應商時尤為看重的。隨著汽車行業整體向智能化擴展,星宇作為國產龍頭企業,在國內市場及中高端車型領域的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