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LED)采用量子點作為發光材料,由于其出色的電致發光特性而備受關注。由于它不需要任何笨重的組件,如背光單元,因此QLED顯示器的外形可以通過技術變得非常輕薄。
2015年,由基礎科學研究所納米粒子研究中心的KIM Dae-Hyeong(首爾國立大學教授)和HYEON Taeghwan(首爾國立大學特聘教授)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推出了超薄型QLED。該裝置的厚度為3微米,僅為人類頭發厚度的三十分之一。由于具有極薄的特點,超薄QLED表現出非常好的柔韌性,使其能夠輕松應用于各種可穿戴設備,比如電子紋身。
最近,該研究團隊又繼續推進了這項技術,設計出了一種可折疊的超薄型QLED,其靈感來自于古老的折紙藝術。研究人員表明,新設備可以折疊成復雜的3D結構模型,比如蝴蝶、飛機和金字塔。
研究人員通過一種新的制造工藝賦予傳統平面QLED可折疊的性能,該工藝可以部分蝕刻沉積在QLED表面上的環氧樹脂膜,但不會損壞QLED屏幕。
使用功率可控的二氧化碳脈沖激光器和銀鋁合金蝕刻表層,可以精確控制蝕刻深度。由于設備的激光蝕刻部分比周圍區域薄,因此可以蝕刻出變形線,沿著這些線就可以像折紙一樣折疊設備。
隨著可折疊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可折疊顯示技術的進步變得越來越重要。預計這項技術可以為個性化定制下一代電子產品而提供靈感,并允許視覺信息的動態三維顯示。
該研究論文題為“Three-dimensional foldable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已發表在Natur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