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資本市場的表現也能夠發現,隨著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充電行業再次迎來發展風口,充電樁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會迎來加快增長,以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保有量配比更趨于合理。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2022年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0.5萬輛和155.6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8萬輛和123.9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
另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達93.6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34.0萬臺,同比上漲89.9%;隨車配建充電樁激增,增量達59.7萬臺,同比上升323.9%。2022年1-4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70.7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上漲204.6%;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持續上升,同比上升511.1%。截止到2022年4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332.4萬臺,同比增加81.9%。
目前,無論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還是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我國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此外,相比于2021年,今年開始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明顯加快,1-4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已與2021年全年只差22.9萬臺的差距。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加大了對充電樁的需求,未來隨著汽車電動化滲透率水平的持續提升,充電樁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張。
同時,受益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充電樁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經營業績表現喜人。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電池網(微號:mybattery)統計了滬深兩市30家充電樁概念股業績情況發現,在營業收入方面,2021年營業收入總額2237.18億元,平均營業收入74.57億元,其中,中天科技、國電南瑞、陽光電源、杉杉股份、萬馬股份、眾業達、許繼電氣7家營業收入超百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為正值的23家。2022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總額448.15億元,平均營業收入14.94億元,其中,中天科技、國電南瑞、杉杉股份、陽光電源、萬馬股份、眾業達、許繼電氣、特銳德、思源電氣、鵬輝能源、易事特營業收入超十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為正值的22家。
在凈利潤方面,2021年凈利潤總額約139.14億元,平均凈利潤4.64億元,超億元的企業15家,其中,國電南瑞、杉杉股份、陽光電源凈利潤超10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正值的19家,其中,杉杉股份、鵬輝能源、合康新能、欣銳科技、和順電氣5家凈利潤同比翻倍。2022年一季度,凈利潤總額33.39億元,其中,中天科技、杉杉股份、陽光電源、國電南瑞、思源電氣、眾業達、許繼電氣7家凈利潤超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正值的15家,其中,中天科技、杉杉股份、萬馬股份3家凈利潤同比翻兩倍。
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4月,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臺的共有15家,分別為:星星充電運營27.2萬臺、特來電運營27.2萬臺、國家電網運營19.6萬臺、云快充運營17.2萬臺、小桔充電運營6.9萬臺、深圳車電網運營4.1萬臺、南方電網運營4.1萬臺、依威能源運營3.7萬臺、匯充電運營3.1萬臺、上汽安悅運營2.4萬臺、萬馬愛充運營2.2萬臺、中國普天運營2.1萬臺、萬城萬充運營1.6萬臺、蔚藍快充運營1.2萬臺、亨通·鼎充運營1.1萬臺。這15家運營商占總量的92.8%,其余的運營商占總量的7.2%。
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推動充電樁需求進一步擴張。國聯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充電樁建設通常超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當下由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速度超預期,未來充電樁建設及運營規模也將加速提升。經測算,建設端按3:1車樁比,預計到2025年充電樁保有量將達到930萬臺,保有量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7.3%,充電樁建設累計投資規模167億元。運營端按0.5元/度服務費,預計到2025年服務費收入規模將達到729億元,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8.2%。
政策推動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電池網了解到,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首次提出建設充電樁;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充電樁行業的政策方向;2020年3月,新能源充電樁正式納入新基建,成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在今年1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隨著國家政策下發,我國大部分省市也紛紛推出了“十四五”期間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的發展目標。
北京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平原地區電動汽車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小于3公里,核心區小于0.9公里,平原地區換電站平均服務半徑小于5公里,全市電動汽車充電樁累計建成量達到70萬個;
上海提出“十四五”期間加快以充電設施為重點的新終端建設,新建20萬個充電設施,建設45個以上出租車充電示范站;
四川明確要全面優化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全省充電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到2025年,力爭建成充電樁12萬個,總充電功率220萬千瓦,滿足電動汽車出行需求;
重慶發布征求意見稿明確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充電樁23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3萬個,換電站200座,滿足超過5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補能)需求;
云南省明確要加快全省新能源充電樁、充換電站等部署,到2025年,建成公共充電設施4萬個,實現城鄉充電基礎設施全覆蓋;
寧夏明確以構建覆蓋自治區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促進各類型新能源汽車發展應用為目標,樁站先行、適當超前推進自治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至2025年底,自治區規劃建設充電樁累計達到6000個(直流樁5000個,交流樁1000個),可滿足約3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此外,針對假期高速充電難的問題,4月26日,交通運輸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截至當日,全國已有3102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了充換電基礎設施,共建成充電樁約13374個,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地區,西部及東北地區覆蓋率相對較低。與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相比,公路沿線充電設施確實存在發展滯后,設置量不夠、覆蓋面不足等問題。
今年,交通運輸部將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交通運輸部已會同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研究起草了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擬按照“樁站先行、以供促需,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廣泛覆蓋、適度超前,通用開放、智能高效”的原則,加快形成“固定充電設施為主體,移動充電設施為補充”的公路沿線充電設施網絡,目前,行動方案正在征求各地意見。
大功率快充、換電技術并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加快,技術不斷進步,一直困擾著大家的續航里程焦慮隨著電池密度的升級也逐漸得到解決。不過,電池容量的增大代表著對于充電需求的加大,如果充電功率不變,勢必會增加大量的充電時間。
為適應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需求,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充電體驗是大勢所趨,而大功率超級充電又是提升充電效率的重要路徑。2021年12月3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下達《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的修訂計劃。工信部發文指出,順應動力電池大倍率充電技術提升,“大功率充電”等新技術不斷涌現,本次標準修訂將進一步提高充電電流電壓,優化完善控制導引電路、通信協議等功能,滿足大功率充電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
據了解,早在2019年,保時捷taycan就在全球首次推出了800V的高壓快充技術,支持350kW大功率快充,15分鐘充電80%;特斯拉的第三代超級充電樁最大充電功率也達到了250kW,部分車型在峰值功率的狀態下,15分鐘可獲得約250km續航里程。
此后,大功率快充路線受到越來越多主機廠的青睞,跨國車企寶馬、大眾、現代、起亞、PSA等紛紛發布了自己的超充平臺,比亞迪、長城、廣汽、小鵬、吉利、嵐圖等國內主機廠也相繼推出;特來電、星星充電等充電樁企業也推出了大功率充電樁,不僅可以提升充電效率,還可以降低電能損耗。同時,寧德時代、蜂巢能源、比克電池等動力電池廠商也先后推出了全新的快充型電芯,用來配合快充技術以及承受超大功率充電帶給電池的壓力。
另外,隨著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的大幕逐漸拉開,以“光儲充模式”“儲充模式”等為代表的電力解決方案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導向。
民生證券曾在此前研報中測算,預計從2021年至2025年“光儲充”滲透率將從5%提升至30%,按配置儲能系統平均功率11千瓦計算,對應儲能電池需求將從0.14吉瓦時逐年攀升至3.62吉瓦時;長期來看,到2030年,“光儲充”滲透率將達到70%,對應44.8吉瓦時儲能電池的裝機量。
與此同時,換電站的布局也在提速。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4月,我國換電站保有量已達1480座。資料顯示,截至4月18日,蔚來在全國累計建成900座換電站,用戶累計換電超800萬次,今年計劃建成1300+換電站。另外,寧德時代的換電站子品牌EVOGO也在今年4月中旬正式在廈門啟用。
相比于充電模式來說,換電模式可以達到比擬燃油車加油的速度,是更為高效的補能方式,而且無需考慮快充慢充。有機構預計,至2025年,國內換電站新增數量將達到9000座以上,國內新增換電設備需求達到120億元。但是作為重資產的解決方案,換電模式不得不面對高昂的設備以及運維成本,想要布局換電技術,將對運營者本身的資金實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總 結
電池網注意到,2021年,整個充電樁行業再次掀起了一輪融資潮。云快充3個月的時間接連完成B1、B2輪融資,投資方有寧德時代、蔚來資本等;特來電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普洛斯、國家電投、三峽集團等戰略投資者,投資后的充電樁估值約136億元;星星充電宣布獲得高瓴領投,IDG、泰康、寶龍與遠洋地產等跟投的B輪融資,投資后企業估值155億元;國內最大的社區及目的地充電服務商依威能源完成金額不少于3.5億元的融資......
通過資本市場的表現也能夠發現,隨著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充電行業再次迎來發展風口,充電樁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會迎來加快增長,以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保有量配比更趨于合理。
不過,要注意的是,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的背后仍存在居住社區建樁難、公共充電設施發展不均衡、用戶充電體驗有待提升等突出問題,亟需加快相關技術、模式與機制創新,進一步提升充電服務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