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企業捷報頻傳。至純科技7月6日公告稱,公司上半年新增訂單總金額為23.62億元,同比增長37.33%。中微公司7月5日公告稱,上半年新增訂單金額為30.6億元,同比增長62%。
業內人士表示,受益于下游晶圓廠紛紛擴產等因素,設備已成為半導體產業中業績確定性最強的細分領域。對國內半導體設備公司而言,未來3至5年是極其重要的發展期。
在手訂單充足
從近日多家半導體設備企業發布的動態來看,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端保持向好態勢。至純科技表示,因公司所在行業發展迅速,公司業務穩步增長,上半年新增訂單總金額為23.62億元,同比增長37.33%。其中,半導體制程設備新增訂單金額為8.06億元。
在半導體制程設備業務方面,至純科技提供前道工藝設備中的濕法設備,包含濕法槽式清洗設備和濕法單片式清洗設備。公司2015年開始布局濕法設備研發,自2018年開始拿到億元級別訂單以來,該業務快速發展,2021年訂單金額超過11億元。
中微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7億元,同比增長47.1%;預計扣非凈利潤為4.1億元至4.5億元,同比增長565.42%-630.34%。公司上半年新增訂單金額為30.6億元,同比增長62%。
中微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刻蝕設備、MOCVD設備企業,產品進入國際供應鏈。中微公司表示,上半年盈利增長主要是公司克服了疫情的影響,同時受益于設備市場發展以及產品競爭優勢,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毛利同比均有大幅增長。
華海清科主營化學機械拋光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近日表示,今年很多客戶會新建產線,對應需求量較好,訂單情況比較樂觀。
此外,北方華創、凱世通(萬業企業控股子公司)、拓荊科技、盛美上海等半導體設備企業在手訂單也很充足。
下游擴產拉動
“目前,半導體設備市場處于一個非常景氣的狀態中,主要是晶圓廠擴產對設備采購拉動明顯。”一位頭部券商電子行業分析師表示,“在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晶圓廠擴產是趨勢。”
上述分析師表示,近幾年國內晶圓產能處于爬升通道,預計明年會有更多產能釋放。未來三年,本土晶圓廠資本開支有望每年增長20%左右,帶動設備需求增長。
國內晶圓代工大廠華虹半導體近日公告稱,擬聯合相關方將子公司華虹無錫的注冊資本由18億美元增至25.37億美元,以確保其有足夠的營運資金來擴大晶圓產能。
中芯國際今年的資本開支約為50億美元,主要用于三個新廠項目的建設;華潤微表示會進一步提升其位于無錫和重慶的8英寸產線,且已規劃了資本性支出。
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有19條高產能芯片制造產線進入建設期,另有10條芯片制造產線于2022年動工。其預計今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合計為1090億美元,同比增長20%,續創新高。
市場研究機構CINNO表示,半導體設備處于半導體制造產業鏈的上游,其技術發展的速度在整個半導體產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盡管國內半導體設備產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通過自主研發,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已在多個芯片工藝制程中實現突破。
設備交期延長
受產能增長有限、零部件短缺、物流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半導體設備企業面臨交期延長的困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咨詢近日表示,半導體設備交期從12-18個月延長至18-30個月。
集邦咨詢表示,半導體設備交期延長對晶圓廠今年擴產計劃影響相對輕微,主要沖擊發生在明年,受影響的設備范圍涵蓋成熟制程和先進制程,整體擴產計劃將遞延2-9個月。
上海一位半導體設備公司高管坦言:“要買設備的晶圓廠很多,但設備公司就這幾家,公司產能極度緊張。半導體設備交期無法滿足晶圓廠的擴產要求,這是產業面臨的現狀。國產設備的交期會快一點,但也受到產能和供應鏈的影響。”
半導體設備產業資深人士李明(化名)早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海外零部件廠商供應延遲既有疫情因素,也有‘缺芯’帶來的連鎖反應。開關、控制器等零部件也需要芯片,芯片短缺會影響到零部件的交付。同時,部分零部件廠商不急于擴大產能,因為擔心未來產能過剩。即使擴產,也需要一定時間,同時會面臨人工短缺等問題。”
半導體設備公司設法按時交付訂單。“凱世通大部分采用國內零部件,去年采購了不少零部件,目前設備交付沒有受到零部件延遲影響。”萬業企業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周偉芳表示,凱世通確保在客戶指定時間內完成全部設備交付。